|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前言 | 第8-19页 |
| ·概述 | 第8页 |
| ·聚合物的相容性 | 第8-12页 |
| ·改善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 | 第9-12页 |
| ·化学改性法 | 第10页 |
| ·共聚法 | 第10页 |
| ·在聚合物上引入具有特殊作用的基团 | 第10页 |
| ·第三组分的增容 | 第10-11页 |
| ·“就地”生成增容剂增容 | 第11-12页 |
| ·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 第12页 |
| ·单互穿聚合物水基微乳液方法 | 第12页 |
| ·聚丙烯极性的官能化改性 | 第12-13页 |
| ·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接枝聚丙烯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大分子偶联剂 | 第14页 |
| ·大分子相容剂 | 第14-15页 |
| ·粘合剂及其它 | 第15页 |
| ·PVC/PP 共混体系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及其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原材料 | 第19页 |
| ·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 ·基本配方与工艺流程 | 第20页 |
| ·基本配方 | 第20页 |
| ·工艺流程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20页 |
| ·熔融接枝试样制备 | 第20页 |
| ·共混物试样制备 | 第20页 |
| ·接枝PP 的分离提纯 | 第20-21页 |
| ·测试方法 | 第21-23页 |
| ·接枝物接枝率(GR%)的测定 | 第21页 |
| ·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测试 | 第21页 |
| ·Molau 实验 | 第21页 |
| ·抽提实验 | 第21页 |
| ·熔体流动速率(MFR)的测定 | 第21页 |
| ·力学性能的测定 | 第21页 |
| ·维卡软化温度(TWEKA)的测定 | 第21-22页 |
| ·热重(TG)分析 | 第22页 |
| ·红外光谱(IR)表征 | 第22页 |
| ·结晶参数的测定 | 第22页 |
| ·共混物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2页 |
| ·共混物的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22-2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55页 |
| ·熔融接枝聚丙烯的制备、表征以及机理研究 | 第23-39页 |
| ·PP 与接枝PP 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23-24页 |
| ·单组分单体熔融接枝PP 的研究 | 第24-27页 |
| ·GMA 和MAH 熔融接枝PP 的接枝率 | 第24页 |
| ·GMA 用量对熔融接枝PP 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24-26页 |
| ·DCP 用量对熔融接枝PP 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熔融接枝加工条件对单组分接枝PP 的影响 | 第27页 |
| ·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PP 的研究 | 第27-32页 |
| ·共单体的选择 | 第27-28页 |
| ·双单体组成比及用量对PP 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双组分单体接枝PP 的正交实验分析 | 第30-32页 |
| ·熔融接枝对PP 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 ·熔融接枝对PP 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熔融接枝对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 ·熔融接枝对PP 耐热变形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熔融接枝对PP 耐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多单体熔融接枝PP 的反应机理及共单体的作用机制 | 第35-37页 |
| ·接枝PP 的反应机理 | 第35-36页 |
| ·GMA/St 熔融接枝PP 的反应机理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PP- g-(GMA-co-St)增容PVC/PP 共混物的研究 | 第39-53页 |
| ·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分析 | 第39-40页 |
| ·共混物的Molau 实验分析 | 第39页 |
| ·共混物的抽提实验分析 | 第39-40页 |
| ·共混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 ·共混比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PP-g-(GMA-co-St)对 PVC/PP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 ·PP-g-(GMA-co-St)的加入方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PP-g-(GMA-co-St)的接枝率和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 ·PP-g-(GMA-co-St)的接枝率和用量对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共混物的热性能 | 第47-49页 |
| ·PP-g-(GMA-co-St)用量对共混物耐热变形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 ·PP-g-(GMA-co-St)对共混物耐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分析 | 第49-53页 |
| ·共混物的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9-50页 |
| ·共混物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50-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4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 第63-64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4-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