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与语音合成 | 第11-13页 |
·语音合成技术与汉语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TTS系统的典型应用及发展方向 | 第16-18页 |
·在公共服务行业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在基于 PC的办公、教学、娱乐等多媒体软件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在互联网及终端上的应用 | 第17页 |
·统一消息处理系统 | 第17-18页 |
·在移动信息终端及各种嵌入式设备上的应用 | 第18页 |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2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汉语的特点分析 | 第21-29页 |
·汉语的特点 | 第21-22页 |
·汉语的音节与结构 | 第22页 |
·汉语的声调及特点 | 第22-23页 |
·声调的声学特性 | 第23-28页 |
·声调的基频 | 第24-25页 |
·声调的时长 | 第25-26页 |
·声调的幅度 | 第26页 |
·声调的物理量、听感量之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动态声调—协同发音现象 | 第27-28页 |
·汉语的语调及模式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汉语的韵律分析 | 第29-43页 |
·汉语的韵律特征 | 第29-30页 |
·汉语的韵律层级结构 | 第30-35页 |
·韵律词 | 第31-32页 |
·韵律短语 | 第32页 |
·语调短语 | 第32页 |
·停顿及其作用 | 第32-33页 |
·韵律结构的预测 | 第33-35页 |
·韵律层级结构边界的声学特性分析 | 第35-38页 |
·重音、语调对韵律特征参数的影响 | 第38-42页 |
·重音对音高、音长、音强的影响 | 第38-41页 |
·语调对音高的影响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韵律规则与韵律模型的研究 | 第43-55页 |
·韵律规则与韵律模型介绍 | 第43-44页 |
·韵律规则 | 第44-48页 |
·变调规则 | 第44-45页 |
·语调规则 | 第45页 |
·音长规则 | 第45-46页 |
·重音规则 | 第46-47页 |
·停顿规则 | 第47-48页 |
·韵律模型的研究 | 第48-52页 |
·基于统计模型的合成基元的选取 | 第48页 |
·基于韵律匹配代价的合成基元的选取 | 第48-49页 |
·基于韵律拼接代价的合成基元的选取 | 第49-50页 |
·基于韵律匹配代价与韵律拼接代价的合成基元的选取 | 第50-51页 |
·合成基元之间的拼接与平滑过渡 | 第51-52页 |
·基于统计模型和规则的韵律控制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韵律控制参数调整范围的研究 | 第55-63页 |
·PSOLA算法介绍 | 第55-56页 |
·TD-PSOLA时域基音同步叠加工作原理 | 第56-60页 |
·基音同步分析 | 第57-58页 |
·基音同步调整 | 第58-59页 |
·基音同步叠加 | 第59-60页 |
·韵律控制参数的调整 | 第60-61页 |
·基频调整 | 第60页 |
·时长调整 | 第60-61页 |
·PSOLA算法对合成语音音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汉语语调曲线的合成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63-70页 |
·汉语的语调模型 | 第64-67页 |
·模型参数的设置 | 第67页 |
·基于规则的F_0的合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语音合成实验 | 第70-73页 |
·主观听辨实验结果 | 第70页 |
·计算机合成语音的实验结果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