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外文摘要 | 第3-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3.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和解决方法 | 第10页 |
4.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1章 循证医学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 第12-18页 |
·循证医学及其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 第12-14页 |
·循证医学相关的概念 | 第14-16页 |
·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 | 第14-15页 |
·Cochrane协作网 | 第15-16页 |
·循证医学的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第2章 循证医学实践给医学信息服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第18-24页 |
·循证医学实践给医学信息服务带来的机遇 | 第18-22页 |
·循证医学实践给医学信息服务带来的挑战 | 第22-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现状 | 第24-31页 |
·国外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现状 | 第24-28页 |
·“循证医学证据中心”的服务模式 | 第24-25页 |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的服务模式 | 第25-26页 |
·由临床医务工作者担当“情报专家”的服务模式 | 第26-27页 |
·对信息服务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价 | 第27-28页 |
·国内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学术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第4章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原则和管理模式 | 第31-37页 |
·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3页 |
·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意义和原则 | 第33-34页 |
·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 第33-34页 |
·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 | 第34页 |
·保障体系的组织结构、建设与管理模式 | 第34-37页 |
·组织机构的确定 | 第34-35页 |
·建设模式与管理模式的确定 | 第35-37页 |
第5章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资源挖掘与建设 | 第37-46页 |
·尽快引进国内外现有的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 | 第37-42页 |
·Cochrane Library | 第37-40页 |
·Best Evidence资料库 | 第40-41页 |
·Ovi Technologies数据库 | 第41页 |
·现代(up to date) | 第41-42页 |
·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 evidence) | 第42页 |
·循证医学图书馆 | 第42页 |
·充分利用现有的检索系统 | 第42-44页 |
·整合网上医学信息资源 | 第44-46页 |
·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第44页 |
·EBM元搜索引擎 | 第44-45页 |
·网络医学专业搜索引擎 | 第45-46页 |
第6章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人才培养 | 第46-55页 |
·提高医学信息服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转变传统的服务思想 加强循证医学信息意识培养 | 第47-48页 |
·调整知识结构 培养综合素质 | 第48-51页 |
·循证医学基础知识 | 第48-49页 |
·图书情报知识 | 第49页 |
·医学基础知识 | 第49页 |
·网络检索知识 | 第49-50页 |
·扎实的外语知识 | 第50-51页 |
·全面开展继续教育 | 第51-52页 |
·继续教育的具体措施 | 第52-55页 |
第7章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服务模式探讨 | 第55-66页 |
·全程参与循证医学实践服务模式 | 第55-57页 |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服务模式 | 第57-59页 |
·临床情报专家服务模式 | 第59-61页 |
·对信息服务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 第61页 |
·参与Cochrane协作网工作 为循证医学中心提供科学证据 | 第61-62页 |
·临床医师培训服务模式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1-72页 |
详细摘要 | 第72-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