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材论文

湖北省卷柏属药用植物的鉴定和品质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湖北省卷柏属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第13-2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页
 2 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应用及有关分类学研究第13-19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9-22页
   ·种类资源第19页
   ·形态学与分类学补充第19-20页
   ·形态学与解剖学方法结合解决疑难分类鉴定问题第20页
   ·疗效应用总结与研究开发建议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3页
第二章 药材性状与茎的比较解剖研究第23-37页
 1 药材性状的比较鉴别第23-27页
   ·材料与方法第23页
   ·性状描述第23-25页
   ·讨论第25-27页
 2 茎的比较解剖研究第27-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7页
   ·茎的比较解剖第27-34页
   ·讨论与小结第34-36页
     ·茎的解剖学共性特征第34页
     ·解剖学方法在近缘种及疑难样品鉴定上的意义第34-35页
     ·解剖学特征与种间亲缘关系第35页
     ·药材的显微鉴定检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三章 薄层色谱鉴定与分析第37-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仪器与试剂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2 实验结果第38页
 3 讨论第38-39页
   ·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第38-39页
   ·主成分穗花杉双黄酮含量高低的推测第39页
   ·用于药用植物应用合理性的评价第39页
   ·推断亲缘关系及辅助解决分类学问题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四章 红外与近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第41-57页
 1 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第41-49页
   ·材料、仪器与方法第41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仪器第41页
     ·方法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共有峰情况第41-43页
     ·种的红外光谱特征及种间区别第43页
     ·种内样品的差异第43-44页
     ·部分种间亲缘关系的推断第44-48页
   ·讨论第48-49页
 2 近红外光谱研究与聚类分析第49-54页
   ·材料、仪器与方法第50页
     ·实验材料第50页
     ·仪器第50页
     ·方法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异穗卷柏的近红外光谱及种下类型的辅助鉴定第50-51页
     ·薄叶卷柏的近红外光谱及种下类型的辅助鉴定分类第51-52页
     ·10种卷柏属植物的近红外一阶导数光谱与聚类分析第52-53页
   ·讨论第53-54页
     ·卷柏属药用植物种间关系的探讨第53页
     ·近红外光谱在药用植物分类鉴定中的意义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第五章 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鉴定及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测定第57-72页
 1 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鉴定第57-66页
   ·仪器与材料第57页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7-62页
     ·色谱条件第57-58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8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8页
     ·方法学考察第58-59页
     ·样品测定第59页
     ·色谱相对保留值指纹谱的建立第59-62页
   ·讨论第62-66页
     ·测定条件的选择第62-63页
     ·共有指纹峰反映了属内植物化学组成上的共性第63页
     ·各样品都有自己的指纹特征第63页
     ·说明多来源药材品种的合理性第63-64页
     ·辅助解决种下类群的划分第64-65页
     ·反映不同采收期或不同生境样品的化学差异性第65页
     ·特定的α值区段指纹图谱具有更重要的指纹意义第65-66页
     ·推断种间亲缘关系第66页
     ·本方面研究的不足第66页
 2 药材样品的穗花杉双黄酮成分含量测定第66-70页
   ·仪器与材料第66-67页
   ·方法与结果第67-69页
     ·色谱条件第67页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7页
     ·方法学考察第67-69页
   ·讨论第69-70页
     ·测定方法与条件的选择第69-70页
     ·对分析结果的讨论第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第六章 卷柏属药用植物的RAPD分析第72-80页
 1 材料与试剂第72-73页
   ·材料第72页
   ·仪器和试剂第72-73页
 2 方法和结果第73-77页
   ·DNA模板的提取第73页
   ·RAPD扩增反应第73页
   ·引物的筛选第73-74页
   ·数据处理第74-77页
 3 讨论第77-78页
   ·总DNA提取方法的探讨第77页
   ·不同种间遗传距离分析第77页
   ·同种及种下样品的RAPD分析第77-78页
   ·本实验的理论意义第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第七章 文献综述第80-102页
 1 卷柏属植物与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应用第80-84页
   ·种类、分布与应用概况第80页
   ·收入药品标准的品种第80-83页
     ·卷柏与垫状卷柏第80-82页
     ·深绿卷柏与江南卷柏第82页
     ·翠云草第82-83页
     ·其它第83页
   ·湖北省对卷柏属药用种的记载第83-84页
     ·常用草药"地柏枝"与"翠云草"第83页
     ·文献资料对鄂产种的调查记载第83-84页
 2 卷柏属植物与药用植物的鉴定分类研究第84-87页
   ·叶的外形与叶表皮制片观察第84页
   ·营养叶的微形态特征第84-85页
   ·小孢子形态第85-86页
   ·大孢子形态第86页
   ·药材的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第86-87页
   ·指纹图谱研究第87页
 3 化学成分第87-91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第87-88页
   ·从卷柏属植物中分到的具体成分第88页
   ·含量测定第88-91页
 4 药理作用第91-96页
   ·抗肿瘤作用第91-92页
   ·抗菌抗病毒作用第92-93页
   ·止血作用第93-94页
   ·降血糖作用第94页
   ·免疫调节作用第94-95页
   ·肝脏保护作用第95页
   ·其他作用第95-96页
   ·毒副作用第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结论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待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专著第106-108页
附图第108-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ANSYS/LS-DYNA的混凝土靶板侵彻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