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麒麟操作系统的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 ·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可用相关技术分析 | 第16-30页 |
|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分析 | 第16-17页 |
| ·定性分析 | 第16-17页 |
| ·定量分析 | 第17页 |
| ·高可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 ·开源软件项目 | 第18-21页 |
| ·商业组织 | 第21-24页 |
| ·高可用关键技术 | 第24-29页 |
| ·检查点技术 | 第24-25页 |
| ·进程迁移技术 | 第25-26页 |
| ·失效监测与接管技术 | 第26-27页 |
| ·系统可用性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总体结构 | 第30-42页 |
| ·传统的双机热备系统分析 | 第30-33页 |
| ·双机热备系统的应用模式 | 第30-31页 |
| ·双机热备系统的拓扑结构 | 第31-33页 |
|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架构 | 第33-35页 |
| ·麒麟体系结构 | 第33-34页 |
| ·麒麟架构特点 | 第34-35页 |
|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40页 |
| ·设计思路 | 第35页 |
| ·总体设计 | 第35-37页 |
| ·组成模块 | 第37-40页 |
| ·关键技术难点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错误监测技术 | 第42-61页 |
| ·常用的错误检测方法 | 第42-45页 |
| ·麒麟的心跳协议设计 | 第45-51页 |
| ·传统心跳协议不足 | 第46-47页 |
| ·麒麟的可靠心跳协议 | 第47-51页 |
| ·心跳监测机制比较 | 第51页 |
| ·基于心跳协议的错误监测模块实现 | 第51-59页 |
| ·基于心跳协议的错误模块总体结构 | 第51-52页 |
| ·错误检测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52-55页 |
| ·错误监测模块主要函数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 第61-76页 |
| ·fail-over模块设计 | 第61-65页 |
| ·一般集群的fail-over机制 | 第61-62页 |
| ·麒麟失效接管方法 | 第62-65页 |
| ·数据恢复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5-75页 |
| ·检查点及其算法分析 | 第65-70页 |
| ·数据恢复模块检查点协议流程 | 第70-72页 |
| ·数据恢复模块检查点实现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数据复制技术 | 第76-89页 |
| ·几种数据复制技术的讨论 | 第76-78页 |
|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数据复制策略的设计 | 第78-80页 |
| ·采用复制元 | 第78-79页 |
| ·采用宽松一致性 | 第79页 |
| ·随处更新 | 第79-80页 |
| ·麒麟双机热备系统数据复制技术实现 | 第80-88页 |
| ·并发控制 | 第80-84页 |
| ·基于并发控制的并行复制算法 | 第84-87页 |
| ·无应答发布传播复制策略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9-91页 |
| ·工作总结 | 第89页 |
| ·研究展望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