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1页 |
一、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危害 | 第16-17页 |
二、小麦抗白粉病的机制 | 第17-19页 |
(一) 小麦白粉菌的专化性 | 第17页 |
(二) 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 | 第17-19页 |
1、质量抗性与数量抗性 | 第18页 |
2、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 | 第18-19页 |
三、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 第19-25页 |
(一)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 | 第19-24页 |
1、从普通小麦中发掘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9-21页 |
2、从小麦近缘物种中发掘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1-22页 |
1) 来自一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1页 |
2) 来自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1-22页 |
3) 来自提莫菲维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2页 |
4) 来自节节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2页 |
3、从远缘物种中发掘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2-24页 |
1) 来自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3页 |
2) 来自黑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3-24页 |
3) 来自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4页 |
(二) 抗白粉病基因的合理利用 | 第24-25页 |
四、植物抗病的分子机制 | 第25-41页 |
(一) 非寄主抗性 | 第25-28页 |
(二) R基因抗性 | 第28-36页 |
1、R蛋白的结构 | 第28-29页 |
2、无毒蛋白及其与R蛋白的识别 | 第29-30页 |
3、植物防卫信号的传导 | 第30-34页 |
1) NB-LRR类R基因引发的信号传导 | 第30-33页 |
2) Pto引发的防卫信号传导 | 第33-34页 |
3) 胞外LRR类抗病基因引发的防卫信号传导 | 第34页 |
4、系统获得性抗性(SAR) | 第34-36页 |
(三) 非小种专化性抗性 | 第36页 |
(四) 隐性抗病基因的抗病机制 | 第36-39页 |
1、被动抗性机制 | 第37页 |
2、主动抗性机制 | 第37-39页 |
1) mlo基因介导的抗性 | 第37-38页 |
2) 水杨酸依赖的抗性 | 第38-39页 |
3、隐性基因的例外 | 第39页 |
(五) 数量抗性的分子抗病机制 | 第39页 |
(六) 不同抗性间的关系与抗病基因的发掘 | 第39-41页 |
1、不同抗性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2、抗病相关基因的保守性 | 第40-41页 |
第二章 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 第41-48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42-43页 |
二、抗性鉴定 | 第43页 |
三连锁分析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6页 |
一、抗性遗传 | 第43-45页 |
二、等位性测验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一粒小麦223410和223426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 | 第48-57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48页 |
二、标记分析 | 第48-50页 |
三、连锁分析 | 第50-51页 |
结果 | 第51-55页 |
一、Mlm2033与Mlm80的染色体定位 | 第51页 |
二、Pml同抗病基因Mlm2033及Mlm80的关系 | 第51页 |
三、与Mlm2033及Mlm80连锁的其它标记的发现 | 第51-54页 |
四、Mlm2033的精确定位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一粒小麦223404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 第57-69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58页 |
二、标记分析 | 第58页 |
三、总RNA提取 | 第58-59页 |
四、Mlo同源基因的扩增 | 第59-60页 |
五、Southern杂交 | 第60-61页 |
结果 | 第61-68页 |
一、mlm404的染色体定位 | 第61-62页 |
二、mlm404的精细定位 | 第62-63页 |
三、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63-67页 |
四、TmMlo与mlm404的关系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第五章 一粒小麦223405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 第69-76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一、植物材料与抗性鉴定 | 第70页 |
二、遗传力的计算 | 第70页 |
三、标记分析 | 第70-71页 |
四、QTL定位 | 第71页 |
结果 | 第71-75页 |
一、白粉抗性遗传 | 第71-73页 |
二、抗感池筛选 | 第73页 |
三、QTL定位 | 第73-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10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