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炉渣精制白炭黑和硫酸钙的试验研究
前言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黄磷炉渣的概述及应用 | 第13-17页 |
·黄磷炉渣的概述 | 第13-14页 |
·黄磷炉渣的应用 | 第14-17页 |
·白炭黑的制备方法及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白炭黑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白炭黑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硫酸钙的制备及其用途 | 第20-23页 |
·硫酸钙概述 | 第20页 |
·硫酸钙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硫酸钙的主要用途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5-34页 |
·实验仪器、原料和试剂 | 第25-27页 |
·实验所用设备及仪器 | 第25-27页 |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实验装置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煅烧过程的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浸出过程的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浸出优化过程的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浸出液提取硫酸钙的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29-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白炭黑产品质量的分析 | 第30-32页 |
·硫酸钙产品质量的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黄磷炉渣提取白炭黑的试验研究 | 第34-61页 |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煅烧过程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煅烧时间的影响 | 第35-37页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白炭黑的TG-DSC图谱 | 第39-40页 |
·煅烧过程白炭黑产品的质量分析 | 第40-41页 |
·浸出过程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加料方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浸出渣洗涤终点pH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硝酸浓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液固比的影响 | 第50-51页 |
·浸出过程白炭黑产品的质量分析 | 第51页 |
·优化过程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浸取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浸取时间的影响 | 第53页 |
·浸取硝酸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白炭黑产品的红外光谱图 | 第54-55页 |
·白炭黑的TG-DSC图谱 | 第55-56页 |
·白炭黑产品的扫描电镜图 | 第56-57页 |
·白炭黑产品的X射线衍射图 | 第57-58页 |
·白炭黑产品的粒度分析 | 第58-59页 |
·优化过程白炭黑产品的质量分析 | 第59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59-60页 |
·洗涤液和浸出液的成分分析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黄磷炉渣提取硫酸钙的试验研究 | 第61-87页 |
·实验原理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硫酸溶液与硝酸浸出液体积比的影响 | 第63-64页 |
·硫酸钙沉淀洗涤终点pH值的影响 | 第64页 |
·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7-68页 |
·加料方式的影响 | 第68-69页 |
·硫酸钙产品的红外光谱图 | 第69-70页 |
·硫酸钙产品的TG-DSC图谱 | 第70页 |
·硫酸钙产品的粒度分析 | 第70-72页 |
·硫酸钙产品的X射线衍射图 | 第72页 |
·硫酸钙产品的质量分析结果 | 第72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72-73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正交试验 | 第73-75页 |
·验证性实验 | 第75-76页 |
·红外光谱图 | 第76-77页 |
·TG-DSC图谱 | 第77-78页 |
·X射线衍射图 | 第78页 |
·质量分析结果 | 第78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78-79页 |
·硫酸钙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79-85页 |
·反应温度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第79-82页 |
·硫酸浓度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第82页 |
·加料方式对硫酸钙形貌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不同形貌硫酸钙晶体的合成工艺条件总结 | 第83页 |
·针状硫酸钙晶体合成工艺条件的验证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88页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