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目录 | 第3-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5-27页 |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5-12页 |
·POM的主要性质 | 第6-9页 |
·POM的催化性能 | 第9-12页 |
·POM的电催化化学 | 第12-19页 |
·POM的电化学行为 | 第13-16页 |
·POM的电催化 | 第16-19页 |
·POM的光催化化学 | 第19-25页 |
·POM光催化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POM催化的光化学反应 | 第21-23页 |
·POM光催化分解水 | 第23-25页 |
·课题的选择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H_nXW_(12)O_(40)(X=Si,Ge,P)的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 | 第27-43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药品及仪器 | 第27-28页 |
·H_nXW_(12)O_(40)(X=Si,Ge,P)的合成 | 第28-29页 |
·H_nXW_(12)O_(40)(X=Si,Ge,P)的光电化学行为测试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30页 |
·H_nXW_(12)O_(40)(X=Si,Ge,P)的电化学行为和光催化活性 | 第30-38页 |
·H_nXW_(12)O_(40)(X=Si,Ge,P)的电化学行为和光催化活性比较 | 第38-39页 |
·H_nXW_(12)O_(40)(X=Si,Ge,P)的基态和激发态能级图 | 第39-41页 |
·H_nXW_(12)O_(40)(X=Si,Ge,P)的光催化产氢机理 | 第41-43页 |
第三章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活性 | 第4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合成 | 第43-44页 |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表征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44-46页 |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电化学行为和光催化活性 | 第46-51页 |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电化学行为和光催化活性比较 | 第51-52页 |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基态和激发态能级图 | 第52-53页 |
·H_nXW_(12)O_(40)(X=B,Fe,Co和H_2;M=K,Na)的光催化产氢机理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新型磷钼基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 | 第54-67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药品、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54页 |
·合成方法 | 第54-55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55-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58-59页 |
·热稳定性研究 | 第59-60页 |
·晶体结构描述 | 第60-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Abstract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81页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