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 | 第6-8页 |
·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完善 | 第7页 |
·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处理体系—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 第7页 |
·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体系—管理问题研究 | 第7-8页 |
·内容框架 | 第8-10页 |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与分析 | 第10-20页 |
·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回收处理现状 | 第10-14页 |
·中国台湾地区的回收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美国的回收处理现状 | 第11-13页 |
·日本的回收处理现状 | 第13页 |
·欧盟国家的回收处理现状 | 第13-14页 |
·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回收处理配套政策法规 | 第14-19页 |
·中国台湾地区的配套政策法规 | 第14页 |
·美国的配套政策法规 | 第14-15页 |
·日本的配套政策法规 | 第15-17页 |
·德国的配套政策法规 | 第17-19页 |
·国外产品回收立法可借鉴的经验 | 第19-20页 |
·立法模式 | 第19页 |
·规范体系 | 第19页 |
·制度体系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方式与发达国家的对比 | 第20-23页 |
·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同点 | 第20-21页 |
·回收企业要向消费者付费 | 第20页 |
·劳动力成本不同 | 第20页 |
·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不同 | 第20-21页 |
·加工处理的科技含量不同 | 第21页 |
·回收处理的目的不同 | 第21页 |
·我国建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的两大难点 | 第21-23页 |
·废旧并行的市场管理制度更加社会化、复杂化 | 第21页 |
·实施补贴金制度与市场利益重新分配存在的巨大矛盾 | 第21-23页 |
第四章 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3-32页 |
·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社会保有量分析和报废量预测 | 第23-29页 |
·调查方法及抽样情况 | 第23-24页 |
·2005年社会保有量分析 | 第24-26页 |
·2005年社会保有量分析 | 第26-28页 |
·报废量预测 | 第28-29页 |
·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现行回收处理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现有回收体系及回收渠道 | 第29-30页 |
·回收总量及价格分析 | 第30-31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实现贴补制度前青岛市建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2-37页 |
·青岛市建设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厂应考虑的问题 | 第32页 |
·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具体对策:特许权项目下的商业特许经营 | 第32-37页 |
·行政审批回收企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33页 |
·确定回收企业为商业特许经营模式的原因 | 第33页 |
·行政审批下的商业特许经营回收体系与处理体系的运营模式 | 第33-34页 |
·行政审批下的商业特许经营回收体系特许人应具备的条件、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和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 | 第34页 |
·回收企业被特许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应享有的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 | 第34页 |
·回收企业特许经营合同参考内容 | 第34-35页 |
·特许经营企业信息披露 | 第35页 |
·特许经营企业广告宣传 | 第35-36页 |
·特许经营企业监督管理 | 第36-3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7-39页 |
·总结 | 第37页 |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