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论 | 第1-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 第11-24页 |
(一) 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 第12-17页 |
1. 家庭教育的优势 | 第13页 |
2. 家庭教育的不足 | 第13-17页 |
(二) 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 第17-22页 |
1. 学校教育的优势 | 第17-18页 |
2. 学校教育的不足 | 第18-22页 |
(三) 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22-24页 |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 第24-29页 |
(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是由双方的一致性决定的 | 第24-25页 |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第24-25页 |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一致的 | 第25页 |
(二)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是由双方优势的互补性决定的 | 第25-26页 |
(三)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 第26-28页 |
(四) 我国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紧密的结合 | 第28-29页 |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40页 |
(一) 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0-35页 |
1. 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0-32页 |
2. 学校、家长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认识不够深入 | 第32-35页 |
(二)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存在着互不信任、相互推诿的状况 | 第35-36页 |
(三) 学校与家庭交流少,交流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而且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 第36-38页 |
(四) 学校与家庭交流的内容比较单一 | 第38-40页 |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 第40-50页 |
(一) 树立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的新观念 | 第40-42页 |
(二) 以法律的形式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明确纳入教育体系 | 第42-44页 |
(三) 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机构 | 第44-45页 |
(四) 密切家校双方关系、及时沟通、科学施教 | 第45-50页 |
1. 把家长请回到学校教育 | 第45-46页 |
2. 畅通家校交流的主渠道 | 第46-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