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粉尘的测定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课题的产生 | 第9-17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我国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污染的问题 | 第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粉尘的特性 | 第19-30页 |
·粉尘的定义及分类 | 第19-24页 |
·粉尘的定义 | 第19-20页 |
·粉尘的分类 | 第20-21页 |
·粉尘的危害 | 第21-24页 |
·粉尘的特性 | 第24-30页 |
·粉尘的自然特性 | 第24-25页 |
·粉尘的密度 | 第25-27页 |
·粉尘的粒径和分散度 | 第27-28页 |
·粉尘的粘附性 | 第28页 |
·粉尘的湿润性和水硬性 | 第28页 |
·粉尘的磨损性 | 第28页 |
·粉尘的爆炸性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粉尘浓度监测点位选择原则 | 第30-47页 |
·粉尘浓度测定的术语 | 第30-31页 |
·粉尘浓度的表示 | 第30页 |
·粉尘浓度测定的术语 | 第30-31页 |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第31-32页 |
·环境监测的目的 | 第31页 |
·环境监测的分类 | 第31-32页 |
·粉尘监测点位的选择原则 | 第32-40页 |
·粉尘监测点位的一般选择原则 | 第32-33页 |
·粉尘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 | 第33-34页 |
·粉尘监测点位具体位置的要求 | 第34-35页 |
·粉尘监测点位的具体原则 | 第35-38页 |
·粉尘监测点监测采样的具体要求 | 第38-40页 |
·呼吸性粉尘的监测点位选择原则 | 第40-47页 |
·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概念 | 第40-42页 |
·呼吸性粉尘监测的类型 | 第42-43页 |
·呼吸性粉尘监测点位选择原则 | 第43-44页 |
·呼吸性粉尘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 | 第44-45页 |
·监测时段的选择 | 第45页 |
·监测前的准备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粉尘浓度的监测方法 | 第47-60页 |
·概述 | 第47页 |
·粉尘浓度监测方法的概述 | 第47页 |
·测定粉尘浓度各方法的优缺点 | 第47页 |
·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47-51页 |
·原理 | 第47页 |
·采样装置 | 第47-48页 |
·测定程序 | 第48-50页 |
·测定中的误差 | 第50-51页 |
·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51-56页 |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 第51页 |
·采样装置 | 第51-52页 |
·测定程序 | 第52-55页 |
·测定中的误差 | 第55-56页 |
·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 第56-60页 |
·概述 | 第56页 |
·粉尘浓度的几种快速测定方法 | 第56-59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公路建设项目粉尘浓度的排放标准 | 第60-64页 |
·国家环境标准制定原则 | 第60-62页 |
·环境标准的作用 | 第60页 |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 第60-61页 |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 第61-62页 |
·公路建设项目中粉尘浓度的排放标准 | 第62-64页 |
·国家大气环境标准 | 第62-63页 |
·公路建设项目粉尘浓度的排放标准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粉尘监测的质量保证 | 第64-69页 |
·工作任务与目标 | 第64-66页 |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管理 | 第64-65页 |
·工作计划的制定 | 第65-66页 |
·实验室管理与人员培训 | 第66-69页 |
·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 第66页 |
·实验室的管理 | 第66-68页 |
·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 | 第68-69页 |
第七章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有关问题的讨论 | 第69-72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点选择的讨论 | 第69-70页 |
·粉尘概念的讨论 | 第69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点数选择的讨论 | 第69-70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点距离的讨论 | 第70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方法的讨论 | 第70-72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方法的讨论 | 第70-71页 |
·公路建设项目粉尘排放标准的讨论 | 第71页 |
·公路施工期粉尘监测质量保证的讨论 | 第71-7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