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西安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 绪论 | 第1-19页 |
·地裂缝和地面沉降问题概述 | 第8-11页 |
·地裂缝 | 第8-9页 |
·地面沉降 | 第9-11页 |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观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基本观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综述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2 西安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的变化 | 第19-34页 |
·西安市地裂缝概况 | 第19-23页 |
·西安地裂缝分布 | 第20-21页 |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 | 第21页 |
·地裂缝成因及其强烈活动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地裂缝造成的危害 | 第22-23页 |
·西安市地面沉降概况 | 第23-28页 |
·地面沉降的产生 | 第23-24页 |
·西安市地面沉降的特征 | 第24-25页 |
·西安市地面沉降的原因 | 第25-26页 |
·地面沉降的发展过程 | 第26-27页 |
·西安市地面沉降的危害 | 第27-28页 |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概况 | 第28-30页 |
·潜水动态特征 | 第28-29页 |
·承压水动态特征 | 第29-30页 |
·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及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地下水位监测工作及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及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3 研究方案与数据处理 | 第34-54页 |
·理论依据 | 第34-37页 |
·研究目标设计 | 第37-39页 |
·分析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的空间关系 | 第37-38页 |
·分析地面沉降与地下承压水之间的空间关系 | 第38-39页 |
·分析黄土湿陷性与地面沉降空间关系 | 第39页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39-51页 |
·研究应用的GIS功能 | 第39-48页 |
·信息处理方法设计 | 第48-51页 |
·资料体系与评价 | 第51-53页 |
·资料体系 | 第51-52页 |
·资料评价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4 建立空间数据库 | 第54-71页 |
·空间数据形式类型 | 第55页 |
·数据输入与编辑 | 第55-58页 |
·数据输入 | 第55-57页 |
·数据编辑 | 第57-58页 |
·数据转换 | 第58-61页 |
·数据格式转换 | 第58-60页 |
·数据表达形式转换 | 第60-61页 |
·坐标转换 | 第61-66页 |
·坐标系统 | 第62页 |
·坐标转换原理 | 第62-64页 |
·坐标转换操作 | 第64-66页 |
·数据文件命名 | 第66-67页 |
·命名的必要性 | 第67页 |
·命名原则 | 第67页 |
·命名方案 | 第67页 |
·数据库信息体系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5 西安市地裂缝空间特征分析 | 第71-81页 |
·西安市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地面沉降相关因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第72-76页 |
·地面沉降相关因素 | 第72页 |
·各因素作用 | 第72-74页 |
·相关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74-76页 |
·地面差异沉降 | 第76-79页 |
·空间差异沉降 | 第76-77页 |
·空间差异沉降分析 | 第77-79页 |
·地裂缝与地面差异沉降空间关系 | 第79-80页 |
·地面裂缝与地面沉降空间关系特征 | 第79-80页 |
·地面裂缝与地面差异沉降空间关系特征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
6 结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图表来源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