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作战效能评估技术的需求和现状 | 第8-10页 |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需求和现状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本人的工作和贡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雷达对抗系统及其作战效能 | 第17-30页 |
·电子战 | 第17-21页 |
·定义 | 第17-18页 |
·组成 | 第18-21页 |
·雷达对抗 | 第21-24页 |
·定义 | 第21页 |
·分类 | 第21-22页 |
·作战对象 | 第22-23页 |
·特点和使命 | 第23-24页 |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 | 第24-28页 |
·效能、系统效能的定义 | 第24-25页 |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 | 第25-27页 |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雷达对抗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 第30-45页 |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定义 | 第30页 |
·建模与仿真的概念模型 | 第30-32页 |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特征 | 第32-33页 |
·建模与仿真技术体系 | 第33-35页 |
·军用仿真技术分类 | 第35-36页 |
·电子战建模与仿真技术 | 第36-41页 |
·电子战建模技术 | 第36-38页 |
·电子战仿真实现技术 | 第38-41页 |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 第41-44页 |
·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 第41-42页 |
·作战效能建模方法 | 第42-43页 |
·作战效能仿真实现方法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分析与建模 | 第45-65页 |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分析 | 第45-50页 |
·作战能力分析 | 第45-47页 |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第47-50页 |
·雷达探测能力建模 | 第50-52页 |
·雷达侦察能力建模 | 第52-55页 |
·信号截获能力 | 第52-53页 |
·测向定位能力 | 第53-55页 |
·雷达干扰能力建模 | 第55-59页 |
·干扰条件下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 第55-58页 |
·干扰条件下雷达对目标的发现概率 | 第58-59页 |
·反辐射攻击作战能力建模 | 第59-61页 |
·目标截获模型 | 第59-60页 |
·任务决策模型 | 第60-61页 |
·交战效果模型 | 第61页 |
·系统对抗作战效能评估建模 | 第61-64页 |
·系统侦察效能评估 | 第62页 |
·系统干扰效能 | 第62-63页 |
·系统反辐射攻击效率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 | 第65-80页 |
·仿真系统想定场景 | 第65-66页 |
·仿真系统功能和组成 | 第66-68页 |
·仿真系统功能 | 第66-67页 |
·仿真系统结构和组成 | 第67-68页 |
·仿真系统联邦设计 | 第68-71页 |
·定义 | 第68-69页 |
·系统联邦设计 | 第69-71页 |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成员 | 第71-75页 |
·功能描述 | 第71页 |
·处理流程设计 | 第71-73页 |
·模块组成 | 第73-74页 |
·类设计 | 第74页 |
·人机界面设计 | 第74-75页 |
·仿真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75-79页 |
·运行界面 | 第75-77页 |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 第80-81页 |
·本研究的成果和应用情况 | 第81页 |
·技术发展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