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0页 |
1 稻瘟病与稻瘟病菌 | 第13页 |
2 稻瘟病菌的生活史 | 第13-14页 |
3.侵染过程与防治 | 第14-15页 |
4.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过程 | 第15-17页 |
5.稻瘟病菌附着胞分化的相关基因 | 第17-25页 |
·寄主表面理化信号的识别和信号传导途径 | 第17-24页 |
·附着胞的成熟与膨压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基因 | 第24-25页 |
6.稻瘟病菌是丝状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 | 第25-26页 |
7.驱动蛋白 | 第26-32页 |
·驱动蛋白的简介 | 第26-27页 |
·真菌驱动蛋白的进化 | 第27-28页 |
·子家族 N型马达 | 第28-31页 |
·子家族 C型马达 | 第31-32页 |
8.MgS20基因的推测功能 | 第32-34页 |
·Aldo/keto还原酶 | 第32-33页 |
·脂肪酸脱氢酶 | 第33-34页 |
9.MgS32基因的推测功能 | 第34-35页 |
10.稻瘟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 | 第35-38页 |
·构建稻瘟病菌突变子库 | 第35-36页 |
·差异表达筛选(Differenfial cDNA screens) | 第36-37页 |
·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 | 第37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 第37-38页 |
11.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0-57页 |
第一节 驱动蛋白基因部分 | 第40-54页 |
1.MgKIN1基因的确定与序列比对 | 第40页 |
2.稻瘟病菌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40-42页 |
3.细菌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42页 |
4.DNA相关操作 | 第42-51页 |
5.敲除载体的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51-53页 |
6.MgKIN1基因的eGFP表达分析 | 第53-54页 |
第二节 MgS20 MES32基因部分 | 第54-57页 |
1.MgS20 MgS32基因的确定与序列比对 | 第54页 |
2.MgS20 MgS32基因敲除置换载体的构建 | 第54-5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7-74页 |
1.MgKIN1 MgS20 MgS32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 第57-64页 |
·MgKIN1基因的确定、克隆与序列测定 | 第57-60页 |
·MgS20基因的确定与分析 | 第60-62页 |
·MgS32基因的确定与分析 | 第62-64页 |
2.MgKIN1 MgS20 MgS32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目标置换过程 | 第64-67页 |
·MgKIN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目标置换过程 | 第64-66页 |
·MgKIN1基因的目标置换过程 | 第66-67页 |
·MgS20 MgS32基因敲除置换载体的构建 | 第67页 |
3.多次敲除转化 | 第67-71页 |
·MgKIN1::HPHA载体转化子的PCR初筛与Southern blotting的杂交鉴定 | 第68-70页 |
·MgKIN1::HPHB载体转化子的PCR初筛 | 第70页 |
·MgS20 MgS32 MgS214 MGS273基因转化子的PCR的初筛 | 第70-71页 |
4.MgKIN1基因的时空表达 | 第71-74页 |
·融合载体MgKIN1::eGFP::HPH的构建 | 第71-72页 |
·融合载体MgKIN1::eGFP::HPH转化子的荧光表达 | 第72-7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4-77页 |
1.与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有关的基因 | 第74-75页 |
2.附着胞的机械压力说 | 第75页 |
3.MgKIN1基因在稻瘟病菌多个发育阶段表达 | 第75页 |
4.敲除过程的几个问题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77-78页 |
1.MgKIN1基因 | 第77页 |
2.其余四个基因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