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家庭网络系统及其主流协议介绍 | 第12-22页 |
·家电现状与发展 | 第12-13页 |
·国内外主流家庭网络协议简介 | 第13-21页 |
·X-10协议 | 第13-14页 |
·LonTalk协议 | 第14页 |
·CEBus | 第14页 |
·BACnet | 第14-15页 |
·EIB | 第15-16页 |
·ECHONET | 第16-17页 |
·DLNA | 第17-19页 |
·国内的e家佳和闪联 | 第19-20页 |
·其它协议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消费总线CEBus简介 | 第22-30页 |
·消费总线的发展 | 第22-23页 |
·消费总线的协议框架 | 第23-29页 |
·物理层 | 第24-25页 |
·数据链路层 | 第25-27页 |
·网络层 | 第27页 |
·应用层 | 第27-28页 |
·CEBus协议数据包 | 第28-29页 |
·消费总线的优势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家庭网关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30-40页 |
·嵌入式Internet技术 | 第30-31页 |
·家庭网关硬件平台 | 第31-39页 |
·主控器模块 | 第31-34页 |
·存储器模块 | 第34页 |
·网络控制模块 | 第34-35页 |
·人机界面模块 | 第35页 |
·双绞线通讯模块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家庭网关的软件开发平台—ARM-Linux的构建 | 第40-50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40-42页 |
·嵌入式Linux | 第40-42页 |
·ARM-Linux | 第42页 |
·ARM-Linux在S3C2410上的移植 | 第42-48页 |
·内核源码及交叉编译环境的准备 | 第42-44页 |
·配置和编译Boot Loader | 第44-46页 |
·ARM-Linux的内核配置与编译 | 第46页 |
·创建文件系统 | 第46-47页 |
·ARM-Linux启动的过程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家庭网关的软件设计 | 第50-70页 |
·网络传输模块 | 第51-55页 |
·Boa在ARM上的移植 | 第51-52页 |
·Boa的工作过程 | 第52-53页 |
·Boa多用户认证的实现 | 第53-55页 |
·CGI控制模块 | 第55-58页 |
·CGI和HTML脚本 | 第55-57页 |
·Get和Post方法简介 | 第57-58页 |
·数据帧解析模块 | 第58-64页 |
·CAL子层的设计 | 第60-63页 |
·HomePnP规范 | 第63-64页 |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示例 | 第64-68页 |
·安装步骤 | 第65-67页 |
·使用方法及示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