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2-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赤羽病研究进展 | 第12-24页 |
| 1 AKAV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12-13页 |
| 2 AKAV的病毒蛋白 | 第13-14页 |
| 3 病毒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 4 AKAV的易感动物和培养细胞 | 第15-16页 |
| 5 流行病学 | 第16-17页 |
| 6 临床症状 | 第17-18页 |
| 7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 第18-20页 |
| 8 基因漂移和节段重组 | 第20页 |
| 9 诊断 | 第20-22页 |
| ·病原学检查 | 第20-21页 |
| ·清学检查 | 第21-22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2页 |
| 10 防制 | 第22-24页 |
| 研究报告 | 第24-63页 |
| 实验一 赤羽病病毒N蛋白基因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 第24-40页 |
|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24-25页 |
| 前言 | 第2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 ·菌株种毒 | 第25-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繁毒及TCID_(50)测定 | 第26页 |
| ·S节段基因克隆的获得 | 第26-30页 |
| ·重组N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页 |
| ·表达产物检测 | 第30-31页 |
| ·诱导条件优化试验 | 第31-32页 |
| ·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推测及分析 | 第3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重组质粒的PCR与酶切鉴定 | 第32-33页 |
| ·融合蛋白的鉴定、纯化和表达量测定 | 第33-35页 |
| ·诱导条件优化试验 | 第35-36页 |
| ·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推测及分析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40页 |
| 实验二 赤羽病病毒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40-46页 |
| 摘要 | 第40页 |
| Abstract | 第40-4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 ·材料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43页 |
| 2 结果 | 第43-45页 |
| ·BHK21细胞 | 第43页 |
| ·乳鼠 | 第43-45页 |
| 3 讨论 | 第45-46页 |
| 实验三 重组赤羽病病毒N蛋白抗原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 第46-63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46-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47-48页 |
| ·样品牛血清及阴、阳性对照 | 第48页 |
| ·融合蛋白的纯化条件优化 | 第48-49页 |
| ·ELISA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9页 |
| ·特异性试验 | 第49-50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50页 |
| ·微量病毒中和试验与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0-51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 ·融合蛋白纯化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 ·ELISA反应条件的确定试验 | 第53-56页 |
| ·特异性试验 | 第56-58页 |
| ·微量病毒中和试验与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8-59页 |
| ·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 | 第59-6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60页 |
| 3 讨论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文献考 | 第64-68页 |
| 附录 | 第68-74页 |
| 附录Ⅰ | 第68-71页 |
| 附录Ⅱ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