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立题意义 | 第10-28页 |
1 标记基因和无标记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 标记基因及其在转化系统中的应用 | 第10页 |
1.2 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 第10-11页 |
1.3 安全性标记基因 | 第11-13页 |
1.4 标记基因消除体系 | 第13-18页 |
2 RNA干扰和作物遗传改良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 | 第18-23页 |
2.1 RNA干扰机制 | 第19-20页 |
2.2 RNA干扰技术 | 第20页 |
2.3 RNA干扰在作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2.4 RNA干扰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2.5 RNA干扰技术的相关问题 | 第22-23页 |
3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工程 | 第23-27页 |
3.1 抗源筛选 | 第24页 |
3.2 抗性遗传 | 第24-25页 |
3.3 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 第25-26页 |
3.4 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dsRNA介导高抗SCMV无标记转基因玉米研究 | 第28-5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4页 |
1.1 质粒载体、宿主菌和植物材料 | 第28页 |
1.2 生化试剂 | 第28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1.4 PCR引物 | 第28页 |
1.5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 | 第28-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42页 |
2.1 载体构建及其导入细菌 | 第34-36页 |
2.2 玉米幼胚转化 | 第36-37页 |
2.3 转基因分子检测 | 第37-39页 |
2.4 除草剂叶片涂抹 | 第39页 |
2.5 玉米SCMV抗性鉴定 | 第39-42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42-55页 |
3.1 无标记基因的SCMV NIb基因反向重复序列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和可形成的dsRNA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3.2 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及其鉴定 | 第44-45页 |
3.3 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和获得再生植株 | 第45页 |
3.4 T_0代的除草剂抗性鉴定和转基因的分子检测 | 第45-47页 |
3.5 T_1代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检测 | 第47-49页 |
3.6 T_2代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检测 | 第49-54页 |
3.7 T_2代株系与非转基因对照的株高及果穗差异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病虫双抗转基因玉米研究 | 第57-6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5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7-59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59-68页 |
3.1 双价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酶切鉴定 | 第59-60页 |
3.2 双价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及其鉴定 | 第60页 |
3.3 玉米幼胚转化和获得再生植株 | 第60-62页 |
3.4 T_0代除草剂抗性鉴定和转基因分子检测 | 第62页 |
3.5 T_1代抗病性鉴定和PCR检测 | 第62-63页 |
3.6 T_2代双抗性鉴定和分子检测 | 第63-65页 |
3.7 除草剂发芽筛选对提高转基因株率的作用 | 第65-67页 |
3.8 转基因后代的一些变异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反义RNA介导抗SCMV无标记转基因玉米研究 | 第69-7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9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69-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 | 第76-8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6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76-79页 |
3 小结和讨论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