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SAR历史回顾和发展概况 | 第8-9页 |
1.2 SAR实时成像数字处理技术 | 第9-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星载SAR的基本原理 | 第13-21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星载SAR基本原理及其回波信号数学模型 | 第13-16页 |
2.3 星载SAR的二维分辨率 | 第16-20页 |
2.3.1 方位分辨率 | 第17-19页 |
2.3.2 距离分辨率 | 第19-20页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多普勒中心估计 | 第21-50页 |
3.1 多普勒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3.2 多普勒中心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 多普勒中心估计原理 | 第25-27页 |
3.4 多普勒中心估计方法 | 第27-48页 |
3.4.1 引言 | 第27-29页 |
3.4.2 利用卫星轨道和姿态数据计算多普勒参数 | 第29-31页 |
3.4.3 谱分析法估计多普勒中心的数学原理及实现步骤 | 第31-37页 |
3.4.3.1 能量均衡法 | 第31-32页 |
3.4.3.2 匹配相关法 | 第32页 |
3.4.3.3 最大似然法 | 第32-33页 |
3.4.3.4 相关函数法 | 第33-35页 |
3.4.3.5 符号相关法 | 第35-37页 |
3.4.4 几种方法估计性能的比较 | 第37-39页 |
3.4.5 从图像域出发的多普勒中心估计方法 | 第39-43页 |
3.4.5.1 实图像域方法 | 第40-41页 |
3.4.5.2 复图像域方法 | 第41-43页 |
3.4.6 多普勒中心模糊的解决方法 | 第43-48页 |
3.4.6.1 子孔径相关法 | 第44-46页 |
3.4.6.2 频率分集法 | 第46-48页 |
3.4.7 非均匀地面背景下的考虑 | 第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多普勒中心估计处理板的实现 | 第50-80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并行处理技术 | 第50-56页 |
4.2.1 并行处理技术概述 | 第50-51页 |
4.2.2 片内并行 | 第51-53页 |
4.2.3 片间并行 | 第53-55页 |
4.2.4 系统级并行 | 第55-56页 |
4.3 基于ADSP-TS101S阵列的处理板硬件实现 | 第56-71页 |
4.3.1 ADSP-TS101S简介 | 第56-60页 |
4.3.2 ADSP-TS101S阵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9页 |
4.3.2.1 结构化设计概述 | 第60-61页 |
4.3.2.2 电路原理图的结构化设计 | 第61-65页 |
4.3.2.2.1 DSP外围电路模块 | 第62-63页 |
4.3.2.2.2 DSP阵列模块 | 第63-64页 |
4.3.2.2.3 主机接口模块 | 第64页 |
4.3.2.2.4 EPLD模块 | 第64-65页 |
4.3.2.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化设计 | 第65-69页 |
4.3.2.3.1 DSP外围控制逻辑模块 | 第65-66页 |
4.3.2.3.2 输入输出控制逻辑模块 | 第66-67页 |
4.3.2.3.3 主机控制逻辑模块 | 第67-69页 |
4.3.3 电路的调试 | 第69-71页 |
4.3.3.1 单板调试 | 第70-71页 |
4.3.3.2 系统联调 | 第71页 |
4.4 基于ADSP-TS101S的估计算法的实现 | 第71-78页 |
4.4.1 实时处理条件下的任务分析 | 第71-74页 |
4.4.1.1 实时处理条件下的运算量分析 | 第71-73页 |
4.4.1.2 实时处理条件下的并行性分析 | 第73-74页 |
4.4.2 相关函数法的分析与实现 | 第74-77页 |
4.4.3 基于DSP的多普勒中心处理板的软件设计 | 第77-78页 |
4.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8页 |
4.5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一 | 第86-89页 |
附录二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