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6页 |
| 前言 | 第16-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 一、麻醉大鼠心脏功能的测定 | 第21页 |
| 二、缺血再灌后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 第21-22页 |
| 三、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 第22页 |
| 四、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 | 第22页 |
| 五、免疫组化法检测有关蛋白 | 第22页 |
| 六、原位杂交法检测PPARγ和MMP-2mRNA | 第22-23页 |
| 七、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 实验结果 | 第24-45页 |
| 第一部分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及其分子机制 | 第24-30页 |
| 一、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 | 第24页 |
| (一)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 第24页 |
| (二)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第24页 |
| 二、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 第24-30页 |
| (一)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二)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25-30页 |
| 第二部分 吡格列酮对心肌PPARγ及下游分子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与哌芳安他作用特点的比较 | 第30-39页 |
| 一、吡格列酮对心肌PPARγ和MMP-2蛋白以及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30-31页 |
| (一) 吡格列酮对心肌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30页 |
| (二) 吡格列酮对心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30-31页 |
| 二、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31-32页 |
| (一) 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31页 |
| (二) 哌芳安他对心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31-32页 |
| 三、吡格列酮和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特点的比较 | 第32-39页 |
| (一) 吡格列酮和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比较 | 第32页 |
| (二) 吡格列酮和哌芳安他对心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比较 | 第32-39页 |
| 第三部分 哌芳安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特征及其分子机制 | 第39-45页 |
| 一、哌芳安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特征 | 第39页 |
| (一)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 第39页 |
| (二)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第39页 |
| 二、哌芳安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 第39-45页 |
| (一)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二)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 第40-45页 |
| 讨论 | 第45-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文献综述 | 第66-90页 |
|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 | 第66-77页 |
| 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 第77-9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