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言 | 第1-25页 |
1.1 荔枝果实采后生理变化 | 第12-14页 |
1.1.1 呼吸作用 | 第12-13页 |
1.1.2 乙烯的释放 | 第13页 |
1.1.3 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13-14页 |
1.2 荔枝果皮褐变机理 | 第14-17页 |
1.2.1 失水对褐变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2 花色素营变化对褐变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3 酶促褐变 | 第16-17页 |
1.3 荔枝果实霉变机理 | 第17页 |
1.4 当前荔枝果实采摘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4.1 泡沫箱加冰 | 第18页 |
1.4.2 低温(或速冻)贮藏 | 第18-19页 |
1.4.3 气调贮藏 | 第19页 |
1.4.4 化学药剂 | 第19-21页 |
1.4.5 物理方法 | 第21-25页 |
2. 超声波在荔枝保鲜中的应用 | 第25-34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1 仪器、材料及其处理 | 第26页 |
2.1.2 测足万法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3.1 超声波对荔枝果皮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超声波对荔技果皮花色素营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3 超声波对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FO)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2.3.4 超声波对荔枝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5 超声波对荔枝果肉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6 超声波对荔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 | 第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3. 臭氧水在荔枝保鲜中的应用 | 第34-42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3.2.1 试验处理 | 第3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3.3.1 臭氧水对荔枝果皮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臭氧水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3.3.3 臭氧水对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臭氧水对荔枝果皮过氧化物酶(P OD)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5 臭氧水对荔枝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3.6 臭氧水对荔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讨论 | 第40-42页 |
4. 超声波结合臭氧水复合处理在荔枝保鲜中作用 | 第42-51页 |
4.1 前言 | 第42-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1 仪器、材料及处理 | 第43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4.3.1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褐变霉烂指数得影响 | 第44-45页 |
4.3.2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3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果皮PPO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4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果皮POD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4.3.5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果皮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6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果实TA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7 超声波和臭氧水复合处理对荔枝果实 SSC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