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前言 | 第11-20页 |
| ·林农复合系统理论及应用 | 第11-14页 |
| ·林农系统的概念 | 第11页 |
| ·林农系统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林农间作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 ·开展桉树林农间作的必要性 | 第14-17页 |
| ·桉树在中国的发展 | 第14-15页 |
| ·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 | 第15-16页 |
| ·桉树人工林地力下降 | 第15页 |
|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降低 | 第15-16页 |
| ·桉树人工林的水分问题 | 第16页 |
|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 第16-17页 |
| ·桉树的迅速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冲突 | 第17页 |
| ·桉树林农复合可实现经济多元化 | 第17页 |
| ·桉树林农复合经营发展水平低 | 第17页 |
| ·桉树林农复合经营的难度 | 第17-18页 |
| ·桉树与间作物的水分竞争 | 第17-18页 |
| ·桉树对间作物光照的影响 | 第18页 |
| ·桉树和间作物的养分竞爭 | 第18页 |
| ·桉树他感作用的影响 | 第18页 |
| ·本研究间作模式的理论推断 | 第18-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试验地自然条件 | 第20页 |
| ·试验林概况 | 第20-23页 |
| ·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光照强度测定 | 第23页 |
| ·气温、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 | 第23-24页 |
| ·风速效应测定 | 第24-25页 |
| ·间作系统桉树、间作物产量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桉树生长量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间作物生长量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土壤养分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7页 |
| ·小气候效应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 ·光照强度效应 | 第26-35页 |
| ·树影的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 ·系统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 | 第28-31页 |
| ·第2年间作农地平均光照强度和3—6年的近似计算 | 第31-34页 |
| ·间作系统光照强度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 ·地温效应 | 第35-37页 |
| ·气温效应 | 第37-39页 |
| ·温度效应 | 第39-41页 |
| ·防风效应 | 第41-42页 |
| ·桉树与间作物生长量结果分析 | 第42-54页 |
| ·桉树生长量 | 第42-50页 |
| ·胸径生长量 | 第43-44页 |
| ·树高生长量 | 第44-45页 |
| ·单株材积生长量 | 第45-46页 |
| ·单位面积蓄积量 | 第46-47页 |
| ·树冠生长量 | 第47-50页 |
| ·间作物生长量 | 第50-54页 |
| ·柱花草收获量 | 第50-51页 |
| ·王草收获量 | 第51-52页 |
| ·木薯收获量 | 第52-53页 |
| ·桉树林带对间作物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 ·土壤养分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 ·关于合理的间作模式 | 第55-57页 |
| 4 讨论 | 第57-59页 |
| ·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 | 第57页 |
| ·间作系统的生长量 | 第57-58页 |
| ·开展深入的研究 | 第58-59页 |
| 5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