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兰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与抗冻蛋白(AFP)基因转化的研究
摘要 | 第1页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31页 |
·兰花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兰花的生产状况 | 第11-12页 |
·兰花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兰花组织培养程序 | 第12-13页 |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 | 第13-15页 |
·培养基、激素及外界条件的研究 | 第15-16页 |
·兰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兰花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17-22页 |
·兰花遗传转化的外源基因 | 第22-24页 |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抗冻蛋白特性 | 第24-25页 |
·抗冻蛋白的类型 | 第25-26页 |
·抗冻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抗冻蛋白基因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44页 |
·石斛兰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1-33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外植体选择 | 第32页 |
·外植体的灭菌 | 第32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2页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32页 |
·生根培养 | 第32-33页 |
·再生苗的移栽 | 第33页 |
·农杆菌法遗传转化石斛兰 | 第33-40页 |
·材料 | 第33-35页 |
·质粒及农杆菌菌株 | 第33页 |
·受体材料 | 第33-35页 |
·方法 | 第35-40页 |
·外植体的Kan浓度梯度筛选 | 第35页 |
·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 | 第35页 |
·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 | 第35-36页 |
·转化体筛选及植株再生 | 第36页 |
·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36-40页 |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石斛兰 | 第40-44页 |
·材料 | 第40页 |
·质粒 | 第40页 |
·溶液 | 第40页 |
·基因枪轰击元件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4页 |
·质粒DNA的准备 | 第40-41页 |
·受体材料的预处理 | 第41-42页 |
·微弹的制备 | 第42页 |
·基因枪轰击 | 第42-43页 |
·过渡培养 | 第43页 |
·筛选培养与植株再生 | 第43页 |
·GUS活性检测 | 第43页 |
·PCR检测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石斛兰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4-46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4-45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44页 |
·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4-45页 |
·不同激素对不定芽的诱导 | 第45页 |
·生根培养与移栽 | 第45-46页 |
·农杆菌法遗传转化石斛兰 | 第46-50页 |
·外植体的Kan浓度梯度筛选 | 第46-47页 |
·预培养对根癌农杆菌转化石斛兰的影响 | 第47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乙酰丁香酮对根癌农杆菌转化石斛兰的影响 | 第48-49页 |
·抗性愈伤组织与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49页 |
·转基因石斛兰的PCR检测 | 第49页 |
·转基因石斛兰的Southem Blot检测 | 第49-50页 |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石斛兰 | 第50-54页 |
·预培养对基因枪法转化石斛兰的影响 | 第50-51页 |
·高渗处理对基因枪法转化石斛兰的影响 | 第51页 |
·轰击距离对基因枪法转化石斛兰的影响 | 第51-52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获得 | 第52页 |
·GUS基因的检测 | 第52-53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的PCR检测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61页 |
·影响石斛兰高效再生的因素 | 第54-55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54页 |
·诱导培养基中2,4-D浓度和蔗糖浓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及再生 | 第55页 |
·影响石斛兰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55-61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55-56页 |
·转化体的筛选 | 第56页 |
·预培养与转化率的关系 | 第56-57页 |
·共培养与转化率的关系 | 第57-58页 |
·酚类化合物的添加 | 第58页 |
·基因枪法介导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58-59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59-60页 |
·关于后期工作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建立了石斛兰高效再生体系 | 第61页 |
·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 | 第61页 |
·获得转抗冻蛋白(AFP)基因植株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图版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