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方式即意义--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改编的中国古典美学观照

内容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4页
引言第14-18页
   ·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说起第14-16页
   ·本文的尝试第16-18页
第一章 美国越南战争电影及科波拉的改编手法第18-39页
   ·美国越战电影:时代、战争、电影第18-26页
   ·电影语言阐释《黑暗之心》的困境第26-37页
   ·科波拉的改编手法第37-39页
第二章 转换的可行性及困境第39-61页
   ·转换的可行性第39-53页
   ·转换的困境第53-61页
第三章 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的转化:“为何”第61-83页
   ·原文本/作品的创生方式与小说到电影的转化第61-70页
   ·原文本/作品中的言、意、象与小说到电影的转化第70-83页
第四章 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的转化:“如何”第83-98页
   ·小说到电影转化的操作原则第83-85页
   ·《现代启示录》转化操作的关键第85-98页
第五章 对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的转化的审美:“如何”第98-114页
   ·“如何”:意境审美第98-103页
   ·审视《现代启示录》第103-112页
   ·意境审美:变量而非定量第112-114页
第六章 对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的转化的审美:“为何”第114-130页
   ·“为何”:虚实之境第114-126页
   ·原文本艺术世界的再现第126-130页
结论 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方式即意义第130-137页
   ·视觉文化之于文字的文学:方式即意义第130-132页
   ·越战电影之于越战:方式即意义第132-134页
   ·《现代启示录》之于《黑暗之心》:方式即意义第134-135页
   ·中国古典美学之于小说到电影的转化:方式即意义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附录(越战电影及相关影片)第145-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PLL逆变器频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左传》赋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