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大型回转双驱动系统关键参数测量的研究 | 第12-16页 |
·双驱动系统同步性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机械同步的研究 | 第16-18页 |
·驱动设备的研究 | 第18-21页 |
·控制同步的研究 | 第21-2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FZ3-1O 型转子式三车翻车机结构组成与工艺过程分析 | 第25-33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FZ3-1O 型三车翻车机结构组成 | 第26-28页 |
·三车翻车机的工艺过程 | 第28-29页 |
·传动系统低速重载齿轮性能影响因子探究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传动系统关键参数的计算及算法研究 | 第33-58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静载力矩与转动惯量的计算 | 第34-47页 |
·静载力矩 M_j的计算 | 第34页 |
·转动惯量的计算 | 第34-35页 |
·翻车机自重和重心位置计算 | 第35-36页 |
·空转力矩的计算 | 第36页 |
·摩擦力矩的计算 | 第36页 |
·流质力矩与转动惯量的计算算法研究 | 第36-38页 |
·流质力矩与转动惯量的计算算法实现 | 第38-47页 |
·翻转力矩与转动惯量 | 第47-51页 |
·静载力矩与转动惯量 | 第47-48页 |
·流质物料力矩函数表达 | 第48-50页 |
·静载力矩变化规律分析 | 第50-51页 |
·翻转机械计算(工作)载荷的确定 | 第51-53页 |
·翻转机械的扭转特性研究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基于频率跟踪相位差测量转矩方法研究 | 第58-76页 |
·引言 | 第58页 |
·基于频率跟踪相关原理转矩测试算法 | 第58-67页 |
·JC 型转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58-60页 |
·转矩测量原理 | 第60-61页 |
·基于相关分析原理转矩算法 | 第61-64页 |
·频率跟踪算法研究 | 第64-67页 |
·虚拟转矩检测系统设计 | 第67-75页 |
·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67-69页 |
·虚拟仪器的应用软件开发 | 第69-72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自补偿柔性传动设计与研究 | 第76-92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自补偿柔性传动系统设计 | 第77-83页 |
·柔性传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77-79页 |
·传动部件选型与方案结构设计 | 第79-83页 |
·顶托小车静力学分析与计算 | 第83-86页 |
·自补偿柔性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86-90页 |
·自补偿柔性传动特性分析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双电机控制同步策略研究 | 第92-116页 |
·引言 | 第92页 |
·控制同步实现可行性 | 第92-95页 |
·双电机驱动控制同步策略 | 第95-97页 |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单通道控制器设计 | 第97-111页 |
·受控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98-103页 |
·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离散化 | 第103-106页 |
·多步辅助预测输出 | 第106-109页 |
·递推优化算法 | 第109-111页 |
·基于T-S 模型的模糊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 第111-113页 |
·双驱动控制同步仿真研究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