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1-20页 |
| ·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出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演化发展 | 第13-15页 |
|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的研究进展与评价 | 第15-18页 |
|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18-20页 |
| 2 开封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20-30页 |
| ·开封市水资源评价 | 第20-26页 |
|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 | 第20-21页 |
| ·当地地下水资源量 | 第21-22页 |
| ·当地水资源总量 | 第22-23页 |
| ·过境水资源 | 第23-25页 |
| ·水质评价 | 第25-26页 |
| ·地表水质 | 第25页 |
| ·地下水水质 | 第25-26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6-30页 |
| ·供水工程现状 | 第26-28页 |
| ·黄河引水工程 | 第26-27页 |
| ·市区供水工程 | 第27-28页 |
| ·现状年供水 | 第28页 |
| ·现状年用水 | 第28-29页 |
| ·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29-30页 |
| 3 开封市社会经济发展及需水分析预测 | 第30-51页 |
| ·城乡生活需水分析预测 | 第30-37页 |
| ·人口发展预测 | 第30-36页 |
| ·人口增长率的预测 | 第32-34页 |
| ·人口增长预测计算 | 第34页 |
| ·非农业与农业人口比例的确定 | 第34-35页 |
| ·人口预测结果 | 第35-36页 |
| ·生活需水量预测计算 | 第36-37页 |
| ·工业发展及需水分析预测 | 第37-42页 |
| ·工业发展分析预测 | 第37-41页 |
| ·工业需水量预测计算 | 第41-42页 |
| ·农业发展及需水分析预测 | 第42-49页 |
| ·农业发展预测 | 第42-46页 |
| ·灌溉面积的分析预测 | 第42-45页 |
| ·林牧渔业的发展预测 | 第45-46页 |
| ·农业需水预测 | 第46-49页 |
| ·农业需水定额的确定 | 第46-47页 |
| ·农业需水量的预测计算 | 第47-49页 |
| ·生态环境需水分析预测 | 第49-51页 |
| ·未来需水总量预测 | 第51页 |
| 4 开封市未来可供水资源量预测及供需分析 | 第51-54页 |
| ·可供水资源量预测及配水方案 | 第51-53页 |
| ·可供水资源量预测 | 第52页 |
| ·水资源分配的推荐方案 | 第52-53页 |
| ·开封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53-54页 |
| 5 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54-64页 |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熵模型 | 第54-58页 |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 ·级别隶属度的确定 | 第57页 |
| ·级别特征值的确定 | 第57-58页 |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58-6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8-59页 |
| ·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59-60页 |
| ·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 第60-64页 |
| ·评价指标赋值 | 第60页 |
|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60-61页 |
| ·计算各方案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 第61-62页 |
| ·计算各方案与评价标准的差异度 | 第62页 |
| ·计算各方案与评价标准的隶属度 | 第62页 |
| ·计算各方案的级别特征值 | 第62-63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4-69页 |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 ·开封市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建议 | 第65-69页 |
| ·强化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 第65-66页 |
| ·减少污水排放,使污水资源化 | 第66-67页 |
| ·加大投资力度,寻找新水源,增加供水能力 | 第67-68页 |
| ·充分利用黄河和“南水北调”之“客水”资源 | 第68页 |
|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68-69页 |
| 7 结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后记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