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概述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分类研究 | 第11-12页 |
·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 | 第12-13页 |
·生境选择研究 | 第13-15页 |
·食性研究 | 第15页 |
·饲养现状 | 第15页 |
·野麝活捕活体取香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其它方面 | 第16页 |
·致危因素 | 第16-17页 |
·乱捕滥猎、偷猎行为日趋严重 | 第16-17页 |
·栖息生境的缩小 | 第17页 |
·种群数量减少,种内交流困难 | 第17页 |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9-23页 |
·自然条件 | 第19-21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土壤 | 第20页 |
·水文 | 第20页 |
·气候因素 | 第20-21页 |
·植物资源 | 第21-22页 |
·野生动物资源 | 第22-2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外业准备 | 第23页 |
·样线一样方布设 | 第23-24页 |
·生境因子测量 | 第24-25页 |
·卧迹调查 | 第2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4 结果 | 第26-44页 |
·原麝夏季生境选择 | 第26-30页 |
·数量型变量的t检验 | 第26页 |
·名词性变量的X~2检验 | 第26-28页 |
·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 第28-30页 |
·原麝冬季生境选择 | 第30-34页 |
·数量型变量的t检验 | 第30页 |
·名词性变量的X~2检验 | 第30-32页 |
·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原麝夏冬季生境选择比较 | 第34-35页 |
·数量型变量的t检验 | 第34页 |
·名词性变量的判别分析 | 第34-35页 |
·原麝卧息地生境选择 | 第35-39页 |
·卧息地的生境特征 | 第35-37页 |
·卧息地点引起的生境因子变化 | 第37-38页 |
·卧息地的特征 | 第38-39页 |
·生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 第39-44页 |
·植被类型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 第39-40页 |
·坡位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 第40-41页 |
·石砬子与各生境因子的关系 | 第41-42页 |
·冬季原麝对坡向的选择性 | 第42页 |
·食物丰富度与植被类型、石砬子的关系 | 第42-44页 |
5 讨论 | 第44-48页 |
·原麝生境选择 | 第44-46页 |
·卧息生境选择 | 第46-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7 原麝保护对策 | 第49-51页 |
·加强管理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 第49页 |
·开展原麝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封山育麝 | 第49页 |
·开展养麝方法的研究 | 第49页 |
·开展人工麝香研制及有关生物技术的研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图: | 第57-60页 |
1.原麝卧迹 | 第57-58页 |
2.冬季原麝生境与足迹 | 第58-59页 |
3.原麝与卧息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