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性设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的缘起第8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8-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研究的方法第10-11页
   ·研究的框架和内容第11-13页
2 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性设计及其相关理论的探讨第13-22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性设计的释意第13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的概念第13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的范畴第13页
   ·城市己衰退的滨水区景观分类及其特征第13-16页
     ·自然景观第13-15页
     ·人文景观第15-16页
   ·城市已破坏的滨水区景观问题产生的原因第16-18页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第16页
     ·滨水区功能的转型第16-17页
     ·缺乏对城市中水体功能的综合考虑第17页
     ·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困难第17-18页
   ·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的理论探讨第18-22页
     ·景观设计界生态主义设计第18-19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9页
     ·生态恢复学理论与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第19-20页
     ·生态伦理学第20-21页
     ·美学思想第21-22页
3 滨水区自然风貌的恢复第22-31页
   ·城市河流的水体环境的改善第22-25页
     ·水体的净化第22-24页
     ·污染物的排放的控制第24页
     ·保证水量的方法第24-25页
   ·水域岸线形态的生态修复和生态护岸的建设第25-26页
     ·水岸线形的修复第25-26页
     ·河床的断面修复第26页
   ·建设生态型护岸第26-28页
     ·生态型护岸确保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第26-27页
     ·生态型护岸天然材料的运用第27页
     ·生态型护岸材料的选择第27-28页
   ·退化的湿地群落的恢复第28页
     ·湿地恢复的过程第28页
     ·湿地恢复的方法第28页
   ·植物景观的营造第28-31页
     ·生态体系和树种第29页
     ·花草和四季的景观第29页
     ·恢复城市滨水区的生物的栖息地第29-31页
4 滨水区沿岸人文景观的重整第31-37页
   ·滨水区立面轮廓线的协调和控制第31-33页
     ·滨水岸线线型的塑造第31-32页
     ·滨水建筑群轮廓线的控制第32-33页
   ·滨水区建筑的文化遗迹的恢复第33-35页
     ·保存第34页
     ·修复及重建第34-35页
     ·用途调整第35页
     ·整治第35页
   ·滨水区交通的组织第35-37页
     ·尽端式交通的可到达性第36页
     ·通过交通整治,形成超大街区第36页
     ·滨水散步道与步行空间组织第36-37页
5 滨水景观恢复性设计的可持续第37-44页
   ·生态的可持续性第37-39页
     ·扩大控制边界第37页
     ·可变化的设计第37-38页
     ·开放式景观系统第38页
     ·废弃材料的再利用第38-39页
     ·生态技术的应用第39页
   ·文脉的延续和再生第39-41页
     ·重寻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文脉第39-40页
     ·诗意的景观再现第40-41页
   ·艺术的更新第41-43页
     ·反传统美学思想第41页
     ·艺术化自然景观恢复的过程第41-42页
     ·隐喻遭破坏的景观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6 案例分析—武汉外沙湖的景观恢复性设计第44-57页
   ·武汉外沙湖现状第44-48页
     ·武汉外沙湖的概况第44-46页
     ·外沙湖的现状分析第46-48页
   ·外沙湖滨水区景观恢复的对策第48-56页
     ·规划的指导思想第48-49页
     ·外沙湖的规划定位思考第49-52页
     ·提出外沙湖景观恢复设计建议第52-56页
   ·小结第56-57页
7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工仿真模拟系统中报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网络竞争中的不对称信息、技术革新与多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