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论文--发动机控制系统和装置论文

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理论、方法与自动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引言第17-18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技术发展综述第18-24页
     ·推力矢量测量的基本概念第18-20页
     ·推力矢量测量的关键技术第20-21页
     ·推力矢量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第21-23页
     ·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自动测试技术发展综述第24-34页
     ·自动测试技术发展现状第24-30页
     ·自动测试技术发展趋势第30-31页
     ·自动测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第31-32页
     ·自动测试技术在我国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的发展与应用现状第32-3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4-37页
第二章 推力矢量测量六分力模型和九分力模型研究第37-57页
   ·引言第37页
   ·六分力模型研究第37-43页
     ·六分力模型简介第37-40页
     ·六分力模型及试车台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0-42页
     ·六分力模型求解方法研究第42-43页
   ·九分力模型研究第43-45页
   ·发动机受力分析第45-49页
     ·X方向传感器作用力第46-47页
     ·Y方向传感器作用力第47页
     ·Z方向传感器作用力第47页
     ·发动机重力计算第47-49页
   ·九分力模型参数求解第49-54页
     ·推力矢量以及重力作用线计算第49-52页
     ·推力偏心角计算第52-53页
     ·推力偏心距计算第53页
     ·主推力及主推力力矩估计第53-54页
   ·九分力模型及试车台的特点第54-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九分力推力矢量试车台设计及误差分析第57-82页
   ·引言第57页
   ·九分力推力矢量试车台设计第57-64页
     ·试车台设计原则第57-58页
     ·试车台组成第58-59页
     ·万向柔性组合支撑设计第59-61页
     ·试车台的定位与调试第61-62页
     ·自动液压原位校准系统设计第62-64页
   ·试车台固有频率分析第64-66页
     ·主推力方向固有频率计算第64-65页
     ·重力方向固有频率计算第65页
     ·水平侧向力方向固有频率计算第65-66页
   ·万向柔性组合支撑互扰问题研究第66-68页
   ·推力矢量测量误差分析第68-76页
     ·误差分析方法第68-69页
     ·误差来源分析第69-70页
     ·误差分析第70-76页
   ·推力矢量测量误差计算第76-79页
     ·发动机推力测量误差计算第76-77页
     ·推力偏心角测量误差计算第77-78页
     ·推力偏心距测量误差计算第78-79页
   ·地面试验数据处理第79-81页
     ·X、Y、Z三个方向的推力曲线第79-80页
     ·发动机推力矢量曲线第80页
     ·推力偏心角和推力偏心距曲线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ATS体系结构分析第82-102页
   ·引言第82页
   ·ATS体系结构硬件模型与标准分析第82-90页
     ·ATS体系结构硬件模型分析第82-84页
     ·ATS体系结构硬件标准分析第84-90页
   ·ATS体系结构软件模型与标准分析第90-99页
     ·ATS体系结构软件模型分析第90-95页
     ·ATS体系结构软件标准分析第95-99页
   ·开放式柔性ATS体系结构软硬件模型第99-100页
   ·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开放式柔性ATS体系结构研究第102-139页
   ·引言第102-103页
   ·测试行为模型设计第103-114页
     ·测试行为分析与描述第103-104页
     ·测量行为模型第104页
     ·控制行为模型第104-114页
   ·ATS硬件模型设计第114-118页
     ·测试系统硬件结构分析第114-115页
     ·层次化的ATS硬件模型设计第115-118页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模型设计第118-129页
     ·ATS所涉及的数据分析第118-119页
     ·外部数据分析与模型设计第119-121页
     ·内部数据分析与模型设计第121-128页
     ·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第128-129页
   ·通用仪器驱动模型设计第129-136页
     ·测量设备通用驱动模型和程序设计第130-134页
     ·控制设备通用驱动模型和程序设计第134-136页
   ·ATS软件模型设计第136-138页
     ·结构模型设计第136-137页
     ·逻辑模型设计第137-138页
   ·小结第138-139页
第六章 ATS系统软件设计方法研究第139-161页
   ·引言第139页
   ·系统软硬件平台选择第139-143页
     ·ATS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选择第139-141页
     ·计算机和操作系统选择第141-142页
     ·数据库引擎选择第142-143页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143-147页
     ·数据库逻辑物理模型设计第143-145页
     ·数据库框架设计第145-147页
   ·系统软件设计第147-160页
     ·软件功能分析与设计第147-148页
     ·操作流程分析与设计第148-151页
     ·ATS系统软件功能引擎设计第151-160页
   ·小结第160-161页
第七章 基本型通用ATS设计实现与应用第161-190页
   ·引言第161-162页
   ·基本型通用ATS设计第162-179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162-163页
     ·信号传输方式设计第163-166页
     ·现场接口机柜设计第166-167页
     ·测试转接机柜设计第167-169页
     ·测量分系统设计第169-170页
     ·控制分系统设计第170-171页
     ·ATS通用系统软件设计第171-179页
   ·可靠性与安全设计第179-183页
     ·可靠性设计第179-181页
     ·抗干扰设计第181-182页
     ·安全性设计第182-183页
   ·基本型通用ATS的工程应用第183-188页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的应用第183-185页
     ·在燃气发生器地面试验中的应用第185-188页
     ·基本型通用ATS的特点第188页
   ·小结第188-190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90-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及撰写的报告第205-2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06-207页
作者简介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J2EE平台的Web应用研究
下一篇: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有源驱动集成一体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驱动电路版图的设计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