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融合彩色夜视技术研究
| 1 绪论 | 第1-11页 |
| ·图像融合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6-7页 |
| ·夜视图像的融合 | 第7页 |
| ·图像融合的层次划分 | 第7-8页 |
| ·国内外彩色夜视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 2 图像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 ·像增强器成像原理 | 第11-12页 |
| ·彩色夜视系统的输入传感器 | 第12-13页 |
| ·微光与紫外图像的特征 | 第13-14页 |
| ·彩色夜视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14-16页 |
| 3 彩色夜视系统的算法研究 | 第16-27页 |
| ·图像配准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 ·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 第17-19页 |
| ·直方图均衡算法分析 | 第17-18页 |
| ·时间域均值滤波算法分析 | 第18-19页 |
| ·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 第19-22页 |
| ·灰度调制融合法 | 第19-20页 |
| ·特有成分融合法 | 第20-21页 |
| ·谱域融合法 | 第21页 |
| ·线性叠加融合法 | 第21-22页 |
| ·色空间映射 | 第22-25页 |
| ·基于灰度调制融合法的色空间映射 | 第23页 |
| ·基于特有成分融合法的色空间映射 | 第23页 |
| ·基于谱域融合法的色空间映射 | 第23-24页 |
| ·基于RGB色空间的线性组合法 | 第24-25页 |
| ·融合仿真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 4 彩色夜视系统硬件平台的研发 | 第27-41页 |
| ·系统硬件电路的基本结构 | 第27页 |
| ·多媒体处理器TMS320DM642 | 第27-30页 |
| ·视频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 第30-34页 |
| ·模拟视频信号A/D转换 | 第30-31页 |
| ·数字视频信号D/A转换 | 第31-32页 |
| ·I~2C总线控制 | 第32-33页 |
|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 第33-34页 |
| ·DSP的存储器接口设计及芯片配置 | 第34-39页 |
| ·EMIF与SDRAM接口设计 | 第34-35页 |
| ·SDRAM的控制 | 第35-36页 |
| ·SDRAM的初始化 | 第36-38页 |
| ·EMIF与FLASH接口设计及配置 | 第38-39页 |
| ·系统抗干扰设计和电路调试 | 第39-41页 |
| ·系统中抗干扰技术 | 第39-40页 |
| ·电路的调试 | 第40-41页 |
| 5 实时数字图像处理平台中的软件设计 | 第41-51页 |
| ·CCIR656协议 | 第41-42页 |
| ·融合算法公式 | 第42-43页 |
| ·彩色夜视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 | 第43-46页 |
| ·应用程序的组成结构 | 第43-44页 |
| ·图像输入子程序 | 第44-45页 |
| ·图像输出子程序 | 第45页 |
| ·图像处理子程序 | 第45-46页 |
| ·系统的EDMA传输数据设计 | 第46-47页 |
| ·EDMA概述 | 第46-47页 |
| ·EDMA传输视频数据的软件设计 | 第47页 |
| ·系统的中断处理设计 | 第47-49页 |
| ·彩色夜视系统的中断处理概要 | 第47-48页 |
| ·彩色夜视系统中的中断处理子程序的设计 | 第48-49页 |
| ·基于DM642的编程代码优化设计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