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与我国反避税立法的完善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1章 国际避税概述 | 第8-20页 |
·国际避税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避税的特点 | 第9-11页 |
·普遍性 | 第10页 |
·可操作性 | 第10-11页 |
·复杂性 | 第11页 |
·专业性 | 第11页 |
·国际避税行为性质的界定 | 第11-13页 |
·国际避税与国际逃税的比较 | 第13-15页 |
·国际避税的成因分析 | 第15-20页 |
·国际避税存在的主观原因 | 第15-16页 |
·国际避税存在的客观条件 | 第16-20页 |
第2章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 第20-29页 |
·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 | 第20-21页 |
·通过不正常借款避税 | 第21页 |
·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避税 | 第21-22页 |
·利用延期付税的规定避税 | 第22页 |
·利用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避税 | 第22-25页 |
·转让定价避税的概念 | 第22-23页 |
·转让定价避税的具体做法 | 第23-25页 |
·利用避税港避税 | 第25-27页 |
·滥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 | 第27-29页 |
第3章 国际反避税立法 | 第29-35页 |
·对自然人进行国际避税的约束 | 第29-31页 |
·限制自然人避税性移居 | 第29-30页 |
·限制自然人假移居和临时离境 | 第30页 |
·限制自然人利用避税地公司积累所得 | 第30-31页 |
·对法人进行国际避税的约束 | 第31-32页 |
·限制迁移出境 | 第31页 |
·限制转移营业和财产 | 第31-32页 |
·限制利用公司组建、改组、兼并或清理避税 | 第32页 |
·限制改变经营形式 | 第32页 |
·对滥用税收协定的约束 | 第32-35页 |
第4章 我国反国际避税立法现状 | 第35-38页 |
·我国反国际避税的立法成果 | 第35-36页 |
·对我国反国际避税立法现状的评价 | 第36-38页 |
第5章 我国反国际避税立法的完善 | 第38-45页 |
·完善国内反避税立法 | 第38-39页 |
·完善转让定价税制立法 | 第39-43页 |
·加强国际税务申报制度 | 第39页 |
·建立国际税收的制度体系 | 第39-41页 |
·不断完善预约定价制度 | 第41-42页 |
·对利用避税地以及电子商务避税进行立法规定 | 第42-43页 |
·对增值税等流转税的调整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 第43页 |
·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对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的防范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9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