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甸金矿矿柱及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应用
| 1 结论 | 第1-15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矿柱及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矿柱裂隙扩展机理分析 | 第15-26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岩石裂纹演化及力学特征 | 第15-19页 |
| ·矿柱裂隙扩展机理分析 | 第19-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矿柱破坏宽度计算分析 | 第26-40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初始采场、中段矿柱破坏宽度计算分析 | 第26-33页 |
| ·正常开采期间采场、中段矿柱破坏宽度计算分析 | 第33-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矿柱失稳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 | 第40-47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矿柱损伤统计模型 | 第40-42页 |
| ·矿柱失稳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 | 第42-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矿柱失稳突变学机理研究 | 第47-75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突变的几种基本类型 | 第47-50页 |
| ·矿柱失稳的突变学特征分析 | 第50-61页 |
| ·应用数学方法建立矿柱失稳突变模型 | 第61-67页 |
| ·夏甸金矿矿柱稳定性分析 | 第67-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6 金矿开采对矿柱及围岩挠动破坏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 第75-104页 |
| ·概述 | 第75页 |
| ·计算方法 | 第75页 |
| ·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D与计算模型 | 第75-79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9-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7 夏甸金矿矿柱及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 第104-107页 |
| ·概述 | 第104页 |
| ·矿柱与围岩破坏范围实测 | 第104-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8 主要结论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