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引言 | 第14-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地涌金莲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主要的分子标记方法概述 | 第19-26页 |
·EST-SSR 标记技术及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页 |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 第30-31页 |
第二章 从芭蕉 EST 数据库中开发地涌金莲的 SSR 标记 | 第31-4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植物材料与 DNA 提取 | 第31-32页 |
·芭蕉属 EST-SSR 序列分析 | 第32页 |
·EST-SSR 引物设计 | 第32-33页 |
·PCR 扩增体系及程序优化 | 第33-34页 |
·PCR 产物电泳检测 | 第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DNA 检测 | 第35页 |
·芭蕉属 EST-SSR 分布及频率 | 第35-36页 |
·芭蕉属三个种 EST-SSR 的特点 | 第36-38页 |
·地涌金莲 PCR 扩增体系及程序 | 第38页 |
·芭蕉属 EST-SSR 引物在地涌金莲中的转移扩增 | 第38页 |
·地涌金莲 EST-SSR 引物及 Genomic-SSR 引物的多态性检测 | 第38-4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芭蕉属 EST-SSR 分布特点 | 第44-45页 |
·芭蕉属 EST-SSR 引物在地涌金莲中的通用性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基于 SSR 标记的地涌金莲遗传多样性检测 | 第46-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EST-SSR 引物与 Genomic-SSR 引物信息 | 第47-49页 |
·多态位点的 PCR 扩增 | 第49页 |
·产物电泳及检测 | 第49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基于遗传多样性的优先保护居群确定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 DNA | 第51页 |
·EST-SSR 及 Genomic-SSR 检测结果比较 | 第51-53页 |
·地涌金莲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估测 | 第53-54页 |
·地涌金莲野生居群的遗传分化 | 第54-56页 |
·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 第56-57页 |
·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空间遗传结构分析) | 第57-58页 |
·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 | 第58-60页 |
·地涌金莲优先保护居群的初步确定 | 第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6页 |
·EST-SSR 与 Genomic-SSR 标记在多态信息含量水平上的比较 | 第60-61页 |
·地涌金莲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1-63页 |
·地涌金莲野生居群遗传分化分析 | 第63-64页 |
·空间遗传结构 | 第64-65页 |
·居群遗传组成的独特性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70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芭蕉属 EST-SSR 引物在地涌金莲转移扩增 | 第67页 |
·古红河水系上游是地涌金莲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 第67-68页 |
·生境破碎化是导致地涌金莲野生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 第68-70页 |
缩略词表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