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光催化净化含苯废气的研究
1 绪论 | 第1-23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挥发性有机物的概念及危害 | 第10-11页 |
·我国VOC污染状况 | 第11页 |
·VOCs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燃烧法 | 第11-12页 |
·吸收法 | 第12页 |
·吸附法 | 第12页 |
·冷凝法 | 第12-13页 |
·VOCs的新处理方法 | 第13-19页 |
·生物法 | 第13-14页 |
·非平衡等离子体净化法 | 第14-18页 |
·光催化氧化法 | 第18-19页 |
·几种VOCs处理方法的性能比较 | 第19-20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气体放电-光催化反应器的设想 | 第2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气体放电-光催化反应器去除VOCs的工作原理 | 第23-46页 |
·气体放电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 第23-34页 |
·气体放电反应器中的放电发生、击穿和微放电 | 第23-24页 |
·电介质极化 | 第24-25页 |
·气体放电的能量 | 第25-26页 |
·气体放电中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26-30页 |
·气体放电中紫外线的产生 | 第30-34页 |
·非平衡等离子体对VOCs的降解作用 | 第34-36页 |
·影响降解VOCs的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光催化法处VOCs的理论分析 | 第37-44页 |
·纳米半导体的特性 | 第37-40页 |
·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40-41页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41-42页 |
·影响光催化降解VOCs的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光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 第43-44页 |
·气体放电-光催化对VOCs的共同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气体放电反应器净化苯的实验研究 | 第46-61页 |
·实验准备 | 第46-51页 |
·实验装置的选取 | 第46-47页 |
·反应器填充材料的选取 | 第47-49页 |
·实验用VOCs的选取 | 第49页 |
·分析设备 | 第49-51页 |
·其它实验条件 | 第51页 |
·气体放电反应器降解苯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60页 |
·降解率的定义 | 第51-52页 |
·反应器各组件对降解率的影响分析 | 第52-57页 |
·影响降解率的主要工艺参数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光催化剂在气体放电反应器中降解苯的实验研究 | 第61-74页 |
·纳米TIO_2光催化剂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61-68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 | 第61页 |
·实验原理与分析 | 第61-65页 |
·填料负载纳米TiO_2催化剂的研究 | 第65-67页 |
·最终制备方法的确定 | 第67-68页 |
·光催化剂在气体放电反应器中降解苯的实验 | 第68-72页 |
·光催化剂与电场强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光催化剂载体的影响 | 第69页 |
·其它条件的影响 | 第69-72页 |
·光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气体放电-光催化反应器降解苯实验的综合分析 | 第74-94页 |
·气体放电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第74-84页 |
·气体放电强弱的测定 | 第74-78页 |
·影响气体放电强弱的因素分析 | 第78-84页 |
·影响降解率因素分析 | 第84-88页 |
·填充床反应器的影响分析 | 第84页 |
·填充介质空隙率的影响分析 | 第84-87页 |
·光催化剂的影响分析 | 第87-88页 |
·气体放电-光催化反应器对苯的去除率计算与分析 | 第88-91页 |
·气体放电-光催化反应器降解苯的能耗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6 气体放电-光催化反应器降解含苯气体的机理分析 | 第94-107页 |
·反应器尾气的色质图谱分析 | 第94-100页 |
·反应器尾气的红外吸收图谱分析 | 第100-101页 |
·TiO_2表面分析 | 第101-103页 |
·TiO_2表面物质的拉曼光谱图分析 | 第101-102页 |
·TiO_2表面的反应历程 | 第102-103页 |
·气体放电-光催化降解含苯气体的机理分析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7 结论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附图 | 第117-126页 |
附录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