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使用运载器GNC系统虚拟样机设计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VPM平台简介 | 第11-14页 |
2.1 VPM平台概述 | 第11页 |
2.2 VPM平台使用 | 第11-13页 |
2.3 三维数据可视化工具 | 第13-14页 |
第三章 RLV在轨段运动虚拟样机设计 | 第14-48页 |
3.1 坐标系定义及其转换 | 第14-15页 |
3.2 轨道运动学 | 第15-16页 |
3.3 轨道摄动 | 第16-21页 |
3.3.1 地球扁率摄动 | 第17-18页 |
3.3.2 大气摄动 | 第18页 |
3.3.3 太阳光压摄动 | 第18-19页 |
3.3.4 第三体摄动 | 第19-21页 |
3.4 轨道的机动和转移 | 第21-27页 |
3.4.1 轨道转移 | 第22-24页 |
3.4.2 轨道保持和调整 | 第24-25页 |
3.4.3 轨道改变 | 第25-27页 |
3.5 轨道运动的相关计算问题 | 第27-29页 |
3.5.1 星下点轨迹 | 第27页 |
3.5.2 地面覆盖 | 第27-28页 |
3.5.3 位置速度矢量与轨道要素间的转换 | 第28-29页 |
3.6 姿态描述 | 第29-32页 |
3.6.1 欧拉角 | 第29-30页 |
3.6.2 方向余弦 | 第30页 |
3.6.3 四元数 | 第30-31页 |
3.6.4 欧拉轴/角 | 第31页 |
3.6.5 各姿态表达法之间的转换 | 第31-32页 |
3.7 姿态动力学 | 第32-33页 |
3.8 姿态运动学 | 第33页 |
3.9 姿态扰动 | 第33-34页 |
3.9.1 引力梯度力矩 | 第33-34页 |
3.9.2 气动力矩 | 第34页 |
3.9.3 磁力矩 | 第34页 |
3.10 在轨段运动建模 | 第34-38页 |
3.10.1 轨道运动学建模 | 第35-36页 |
3.10.2 姿态运动学建模 | 第36-38页 |
3.11 一些有用的程序包 | 第38-42页 |
3.12 仿真结果 | 第42-48页 |
第四章 重复使用运载器 GNC系统虚拟样机设计 | 第48-91页 |
4.1 GNC系统概述 | 第48-57页 |
4.1.1 GNC系统的功能 | 第48-50页 |
4.1.2 重复使用运载器 GNC系统的特点 | 第50-51页 |
4.1.3 GNC系统的组成 | 第51-57页 |
4.2 GNC系统总体框架 | 第57-61页 |
4.2.1 上升段GNC系统 | 第59-60页 |
4.2.2 在轨段GNC系统 | 第60页 |
4.2.3 返回段GNC系统 | 第60-61页 |
4.3 GNC系统的相关数学模型 | 第61-75页 |
4.3.1 导航子部件的相关数学模型 | 第61-64页 |
4.3.2 大气计算模型 | 第64-65页 |
4.3.3 空气舵建模 | 第65-66页 |
4.3.4 OMS建模 | 第66-68页 |
4.3.5 RCS建模 | 第68-75页 |
4.4 GNC系统建模 | 第75-84页 |
4.4.1 上升段GNC系统建模 | 第75-78页 |
4.4.2 在轨段GNC系统建模 | 第78-82页 |
4.4.3 返回段GNC系统建模 | 第82-84页 |
4.5 再入轨道过程及仿真 | 第84-9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