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合同诈骗罪的概述 | 第1-11页 |
一、合同诈骗罪的设立背景 | 第7-9页 |
1、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刑事立法 | 第7-8页 |
2、现实需要加大对合同诈骗的打击力度 | 第8-9页 |
3、刑法需要防范预谋犯罪 | 第9页 |
二、合同诈骗罪立法状况的演变 | 第9-11页 |
1、经济犯罪中有关合同诈骗的司法解释阶段 | 第9-10页 |
2、诈骗犯罪中有关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阶段 | 第10页 |
3、刑事立法阶段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 | 第11-18页 |
一、合同诈骗罪的主体 | 第11-12页 |
二、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特征 | 第12-15页 |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 第13页 |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诈行为 | 第13页 |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 第13-14页 |
4、行为人对不法持有财物的处置 | 第14-15页 |
5、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有承担责任的表现 | 第15页 |
6、行为人不履行合同的原因 | 第15页 |
三、合同诈骗罪的客体 | 第15-16页 |
四、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16-18页 |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 | 第16页 |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 第16-17页 |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采用以小易大的手段,骗取对方履行合同 | 第17页 |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物后逃匿 | 第17-18页 |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 第18页 |
第三章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合同欺诈的界限 | 第18-26页 |
一、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 第18-20页 |
1、签订合同的目的 | 第18-19页 |
2、签订合同内容的真实性 | 第19页 |
3、行为人履行合同的诚意 | 第19-20页 |
4、通过合同取得利益的处理 | 第20页 |
二、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界限 | 第20-26页 |
1、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界限的标准 | 第20-23页 |
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差异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形态 | 第26-31页 |
一、合同诈骗罪既遂的认定 | 第27-29页 |
1、认定的标准 | 第27页 |
2、合同诈骗罪既遂时间的认定 | 第27-29页 |
二、合同诈骗罪的预备和未遂 | 第29-30页 |
1、合同诈骗罪的预备 | 第29页 |
2、合同诈骗罪的未遂 | 第29-30页 |
三、合同诈骗罪的中止 | 第30-31页 |
1、自动放弃合同诈骗犯罪的犯罪中止 | 第30-31页 |
2、自动有效防止合同诈骗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 第31页 |
第五章 合同诈骗罪的处罚 | 第31-36页 |
一、合同诈骗罪的罪数形态的处罚 | 第32-33页 |
1、牵连犯的处罚 | 第32页 |
2、法条竞合的处罚 | 第32-33页 |
二、合同诈骗罪处罚中的自由刑适用 | 第33-35页 |
1、拘役的适用 | 第34页 |
2、有期徒刑的适用 | 第34-35页 |
3、无期徒刑的适用 | 第35页 |
三、合同诈骗罪处罚中的财产刑适用 | 第35-36页 |
1、罚金 | 第36页 |
2、没收财产 | 第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声明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