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市场法律问题研究
引言 | 第1-14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的涵义和特征 | 第8-11页 |
一、创业板市场的主要模式 | 第9-10页 |
二、创业板市场的主要特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 | 第11-14页 |
一、指令驱动制度与做市商制度 | 第11-12页 |
二、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选择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创业板市场概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之兴起与发展 | 第14-19页 |
一、创业板市场的兴起 | 第14-16页 |
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 第19-26页 |
一、创业板市场的功能 | 第19-23页 |
二、创业板与主板的关系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海外创业板市场现状及经验 | 第26-42页 |
第一节 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 | 第26-31页 |
一、美国NASDAQ的概况 | 第26-28页 |
二、美国NASDAQ的经验 | 第28-31页 |
第二节 英国另项投资市场(AIM) | 第31-33页 |
一、英国AIM概述 | 第31-32页 |
二、英国AIM的经验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香港创业板市场 | 第33-36页 |
一、香港创业板市场概述 | 第33-35页 |
二、香港创业板市场的现状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日本JESDAQ市场 | 第36-37页 |
一、日本JASDAQ市场概述 | 第36页 |
二、日本创业板市场的主要特点 | 第36-37页 |
第五节 欧洲小盘股 | 第37-39页 |
一、市场因素 | 第38页 |
二、风险投资体系不发达 | 第38-39页 |
三、高新技术产业落后 | 第39页 |
第六节 全球创业板市场的经验 | 第39-42页 |
一、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具有产业周期 | 第39-40页 |
二、全球创业板经历了一次定位调整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42-49页 |
第一节 证券市场的交易组织方式 | 第42-44页 |
一、指令驱动制度 | 第43页 |
二、做市商制度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指令驱动制度与做市商制度的比较 | 第44-46页 |
一、市场的效率 | 第45页 |
二、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 | 第45-46页 |
三、交易成本 | 第46页 |
第三节 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未来趋势 | 第46-49页 |
一、创业板和主板的交易机制具有很大的延续性 | 第47页 |
二、促进市场流动性的主体的地位 | 第47-48页 |
三、单一的做市商制度暴露出成本过高的缺陷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创建我国的做市商制度 | 第49-59页 |
第一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益处 | 第49-51页 |
一、提高交易效率 | 第50页 |
二、增强配置效率 | 第50-51页 |
三、优化风险处置 | 第51页 |
第二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障碍 | 第51-55页 |
一、证券法规方面的障碍 | 第51-52页 |
二、市场机制方面的障碍 | 第52-53页 |
三、市场主体方面的障碍 | 第53-54页 |
四、载体方面的障碍 | 第54页 |
五、人才方面的障碍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创建我国的做市商制度的具体举措 | 第55-59页 |
一、发展专业经纪人是可行的明智之举 | 第56-57页 |
二、指令驱动模式与做市商制度相结合 | 第57页 |
三、积极推进同时要稳步发展 | 第57-58页 |
四、制订相关的法规以加强监督管理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声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