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肝炎论文

慢性HBV感染者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及病证结合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英文缩略语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33页
 综述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第13-25页
  1. 血清学纤维化标志物第13-15页
  2. 无创诊断模型第15-17页
  3. 影像学第17-18页
  4. 问题与展望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5页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第25-33页
  1. 病名认识第25页
  2. 病因病机第25-26页
  3. 辨证分型第26-27页
  4. 治则治法第27页
  5. 方药研究第27-29页
  6. 其他疗法第29-30页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30页
  8. 问题与展望第30页
  参考文献第30-33页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第33-63页
 前言第33-34页
 资料与方法第34-36页
  1. 病例选择第34页
  2.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第34-35页
  3. 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第35页
  4. 统计学分析第35-36页
 结果第36-58页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第36-41页
  2. 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和炎症诊断模型第41-46页
  3. Wang模型的诊断价值第46-58页
 讨论第58-63页
  1. 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是决定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关键环节第58页
  2. 分别针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建立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能够提高预测价值第58-59页
  3. 分别针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建立的肝脏炎症诊断模型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第59页
  4. 诊断模型中所包含参数的临床意义分析第59-63页
第三部分 病证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第63-77页
 前言第63页
 临床资料第63-65页
  1. 病例来源第63页
  2. 西医诊断标准第63-64页
  3. 中医辨证标准第64页
  4. 纳入标准第64-65页
  5. 排除标准第65页
 研究方法第65-67页
  1. 分组方法及治疗方案第65页
  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第65-66页
  3.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疗效评价标准第66页
  4. 统计学分析第66-67页
 结果第67-70页
  1. 两组病例基线特征第67-68页
  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第68页
  3.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和ALB变化第68页
  4.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水平比较第68-69页
  5. 两组治疗前后WangⅢ指数比较第69页
  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四项比较第69-70页
 讨论第70-77页
  1.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无创诊断模型可提高诊断价值第70-71页
  2. 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防治慢性乙肝进展的重要手段第71页
  3.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基础方法第71页
  4. 抗病毒治疗不能替代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抗肝纤维化治疗第71页
  5. 中医学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认识第71-73页
  6. 病证结合是抗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第73页
  7. 病证结合具有抗炎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多重作用第73-74页
  8. 病证结合对无创诊断模型WangⅢ指数的影响第74页
  9. 病证结合对血清肝纤维化四项的影响第74-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个人简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GLP-1探讨清热降浊方有效部位提取物对自发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机制
下一篇: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