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语言之维
导论 | 第1-10页 |
第一节 论题范围和分析视角 | 第5-7页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背景 | 第10-22页 |
第一节 死文学活文学之争 | 第10-20页 |
一 死文字活文字之争 | 第10-13页 |
二 死文学活文学之争 | 第13-20页 |
第二节 现代文言写作的翻译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诗体解放:理论及现实 | 第22-72页 |
第一节 诗体解放的语言现实性 | 第22-29页 |
第二节 新诗革命的历史进程 | 第29-45页 |
一 古诗体的非格律化和白话化 | 第29-40页 |
二 诗体的散文化 | 第40-45页 |
第三节 我是谁? | 第45-63页 |
第四节 《小说月报》诗歌 | 第63-65页 |
第五节 翻译介绍外国诗歌 | 第65-72页 |
第三章 新诗:寻找语言之旅 | 第72-101页 |
第一节 抒情诗:爱情诗 小诗 | 第72-85页 |
一 浪漫主义与感伤主义 | 第73-77页 |
二 爱情诗与小诗 | 第77-85页 |
1 瞟我意中人 | 第77-79页 |
2 最易偷懒的诗体? | 第79-85页 |
第二节 叙事诗: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 第85-93页 |
一 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 第85-88页 |
二 叙事诗 | 第88-93页 |
第三节 说理诗:科学主义 | 第93-101页 |
一 科学主义与诗歌 | 第93-97页 |
1 不断进化之程 | 第93-95页 |
2 “黑色的牡丹” | 第95-97页 |
二 说理诗 | 第97-101页 |
第四章 新旧传统:几次争论 | 第101-119页 |
第一节 摆渡的船:诗歌翻译 | 第101-108页 |
第二节 归鸦又来:抄袭事件 | 第108-113页 |
第三节 一车新鬼:丑的字句 | 第113-119页 |
结语 | 第119-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