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第一部分 新加坡 FTA 战略的理论分析 | 第7-17页 |
第一节 FTA 的定义以及新地区主义 | 第7-9页 |
一、FTA 的定义和形式 | 第7-8页 |
二、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以及特点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三大理论对 FTA 的解释 | 第9-14页 |
一、新现实主义理论以及对 FTA 的解释 | 第9-11页 |
二、新自由主义理论以及对 FTA 的解释 | 第11-13页 |
三、构建主义理论以及对 FTA 的解释 | 第13-14页 |
四、小结 | 第14页 |
第三节 FTA 的经济以及非经济因素分析 | 第14-17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14-16页 |
(一) 静态效应 | 第14-15页 |
(二) 动态效应 | 第15-16页 |
二、非经济因素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新加坡 FTA 战略的实证分析 | 第17-52页 |
第一节 新加坡 FTA 战略实施的原因 | 第17-21页 |
一、新加坡实施 FTA 的内部原因 | 第17-18页 |
二、新加坡实施 FTA 的外部原因 | 第18-20页 |
三、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新加坡 FTA 战略的具体实施分析 | 第21-38页 |
一、新加坡 FTA 战略的起步 | 第21-23页 |
新加坡与新西兰的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第21-23页 |
二、新加坡 FTA 战略的正式实施 | 第23-32页 |
(一) 新加坡—日本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第23-27页 |
(二) 新加坡-澳大利自由贸易协定 | 第27-29页 |
(三) 新加坡-美国自由贸易协定 | 第29-31页 |
(四) 新加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自由贸易协定 | 第31-32页 |
三、新加坡 FTA 战略的延伸——正展开官方谈判的 FTA | 第32-38页 |
(一) 新加坡—加拿大 | 第32-33页 |
(二) 新加坡-韩国 | 第33-34页 |
(三) 新加坡-墨西哥 | 第34-36页 |
(四) 新加坡-智利 | 第36-37页 |
(五) 新加坡-印度 | 第37页 |
(六) 新加坡-斯里兰卡 | 第37页 |
(七) 新加坡-约旦 | 第37-38页 |
(八) 新加坡-巴拿马 | 第38页 |
(九) 其他 | 第38页 |
第三节 新加坡 FTA 战略的特点 | 第38-41页 |
第四节 新加坡 FTA 战略实施后的总体效果 | 第41-52页 |
一、GDP 方面 | 第41页 |
二、工业方面 | 第41-43页 |
三、服务业方面 | 第43页 |
四、投资方面 | 第43页 |
五、旅游业方面 | 第43-44页 |
六、对外贸易方面 | 第44-47页 |
七、与 FTA 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方面 | 第47-48页 |
八、小结 | 第48-52页 |
第三部分 对我国的启示以及对东亚经济合作的影响 | 第52-56页 |
第一节 对我国的启示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对东亚经济合作的影响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英文文献 | 第56-57页 |
中文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