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文献综述 | 第6-8页 |
前言 | 第8页 |
一、价值及价值观概述 | 第8-17页 |
(一) 价值的科学内涵 | 第9-14页 |
1、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 第9-10页 |
2、价值的本质 | 第10-11页 |
3、价值的特性 | 第11-13页 |
4、价值的评价标准 | 第13-14页 |
(二) 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14-17页 |
1、价值观的辨证性 | 第14-15页 |
2、价值观的特殊性 | 第15页 |
3、价值观的形成 | 第15-17页 |
4、价值观的类型 | 第17页 |
二、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当前我国价值观多样性表现和产生原因 | 第17-27页 |
(一) 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1、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 | 第17-19页 |
2、从生产力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 第19-21页 |
(二) 当前我国价值观多样性表现 | 第21-25页 |
1、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 第21-22页 |
2、西方传入的价值观 | 第22-23页 |
3、过去“左”的一套价值观 | 第23页 |
4、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价值观 | 第23-25页 |
(三) 当前我国价值观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 第25-27页 |
1、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变革旧的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基础 | 第25-26页 |
2、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塑造新的价值观提供了强大动力 | 第26页 |
3、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 | 第26-27页 |
4、市场经济的本位价值 | 第27页 |
三、构建我国价值观调控机制,实现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 | 第27-39页 |
(一) 构建我国价值观调控机制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1、从价值观形成的特点和作用看 | 第27页 |
2、从我国当前价值观的现状看 | 第27-28页 |
3、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看 | 第28页 |
4、从国际上的经验看 | 第28-29页 |
(二) 构建我国价值观调控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 第29-32页 |
1、正确看待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的落差性 | 第29-30页 |
2、确立价值体系的目标模式 | 第30-31页 |
3、优化调控主体 | 第31-32页 |
4、强化调控手段 | 第32页 |
(三) 实施主流价值观导向,实现价值观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 | 第32-39页 |
1、正确理解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 第32-33页 |
2、科学认识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的一致性 | 第33-34页 |
3、坚持集体主义主流价值观导向与价值观教育,实现价值观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 | 第34-39页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