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 ·磁粉探伤 | 第8-9页 |
| ·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 | 第8页 |
| ·图像技术在磁粉探伤中的应用 | 第8页 |
| ·磁粉探伤现状 | 第8-9页 |
| ·自动磁粉探伤系统 | 第9页 |
| ·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复原技术 | 第9-10页 |
| ·数字图像处理 | 第9页 |
| ·图像复原技术 | 第9-10页 |
| ·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处理 | 第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论文任务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复原技术 | 第11-26页 |
| ·色彩系统 | 第11-12页 |
| ·调色板 | 第11页 |
| ·灰度图像 | 第11-12页 |
| ·其他色彩系统 | 第12页 |
| ·图像的数字化与表达 | 第12-13页 |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 ·图像的分辨率 | 第14页 |
| ·显示分辨率 | 第14页 |
| ·图像分辨率 | 第14页 |
| ·数字图像的JPEG编码 | 第14-18页 |
| ·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 第15页 |
| ·JPEG基本编码系统 | 第15页 |
| ·色彩变换与部分数据取样 | 第15-16页 |
| ·FDCT和IDCT | 第16页 |
| ·量化与逆量化 | 第16-17页 |
| ·Huffman编码 | 第17-18页 |
| ·图像散焦退化及复原技术 | 第18-26页 |
| ·图像的散焦退化 | 第18-19页 |
| ·散焦图像复原 | 第19-21页 |
| ·几种常见的解卷积方法 | 第21-26页 |
| 第三章 图像复原技术在自动磁粉探伤中的应用 | 第26-38页 |
| ·磁痕图像的采集 | 第26页 |
| ·图像的数据传输 | 第26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26-29页 |
| ·JPEG文件的处理 | 第26-28页 |
| ·图像灰度变换 | 第28-29页 |
| ·基于参数辨识的散焦图像的复原 | 第29-38页 |
| ·改进的Wiener滤波器 | 第29-30页 |
| ·估计信噪比 | 第30-31页 |
| ·点扩散函数的计算 | 第31-33页 |
| ·实施复原操作 | 第33-35页 |
| ·Wiener滤波复原效果实验分析 | 第35-36页 |
| ·图像复原效果的评判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第38-50页 |
| ·软件环境和平台 | 第38-39页 |
| ·基于可视化面向对象的Visual C++ | 第38页 |
| ·GDI位图与设备无关位图(DIB) | 第38-39页 |
| ·软件的实现 | 第39-50页 |
| ·功能设计 | 第39-40页 |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40-41页 |
| ·工具栏设计 | 第41-42页 |
| ·菜单设计 | 第42-43页 |
| ·JPEG解码模块 | 第43-45页 |
| ·图像灰化模块 | 第45-47页 |
| ·工件散焦图像的复原处理模块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基于DSP的微裂纹图像处理与识别实验系统设计 | 第50-65页 |
| ·TMS320VC5410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简介 | 第50-51页 |
| ·TMS320VC5410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概述 | 第50-51页 |
| ·C5410 DSP主要特点 | 第51页 |
| ·基于C5410 DSP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51-61页 |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52页 |
| ·存储区扩展 | 第52-54页 |
| ·图像信号采集及A/D转换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 ·UART模块设计 | 第55-57页 |
| ·CPLD逻辑控制模块设计 | 第57-60页 |
| ·FIFO模块设计 | 第60页 |
| ·主处理器及外围电路模块 | 第60-61页 |
| ·系统运行及调试 | 第61-65页 |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61-62页 |
| ·DSP/BIOS调试 | 第62-6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 ·本文总结 | 第65页 |
| ·今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 自动磁粉探伤微裂纹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原理图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