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镀铬电镀液中Cr~(6+)和Cr~(3+)含量

1.概述第1-12页
 1.1 铬及其化合物第9-10页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2.文献综述第12-19页
 2.1 铬分析方法第12-16页
  2.1.1 化学分析法第12-13页
  2.1.2 电化学分析法第13-14页
  2.1.3 光学分析法第14-15页
  2.1.4 原子光谱法第15-16页
  2.1.5 各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第16页
 2.2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第16-18页
  2.2.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第16-17页
  2.2.2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第17页
  2.2.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第17-18页
 2.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解决问题第18-19页
3.试验研究内容及方案第19-49页
 3.1 试验仪器及试剂第19-20页
 3.2 Cr~(6+)和Cr~(3+)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第20-23页
  3.2.1 酸性介质下Cr~(6+)吸光度曲线第20-21页
  3.2.2 酸性介质下Cr~(3+)吸光度曲线第21-22页
  3.2.3 碱性介质下Cr~(6+)吸光度曲线第22页
  3.2.4 碱性介质下Cr~(3+)吸光度曲线第22-23页
 3.3 测量波长与参比波长的选择第23-28页
  3.3.1 波长粗选第23-24页
  3.3.2 波长精选第24-28页
 3.4 酸度对测定铬离子的影响第28-32页
  3.4.1 酸性介质测定Cr~(6+)第28-29页
  3 . 4 . 2 酸性介质测定Cr~(3+)第29-30页
  3.4.3 碱性介质测定Cr~(6+)第30-31页
  3.4.4 碱性介质测定Cr~(3+)第31-32页
 3.5 干扰离子干扰程度的初步判断第32-35页
  3.5.1 Cu~(2+)在铬离子测定酸度下的吸光度曲线第32-33页
  3.5.2 Ni~(2+)在铬离子测定酸度下的吸光度曲线第33-34页
  3.5.3 Fe~(3+)在铬离子测定酸度下的吸光度曲线第34-35页
 3.6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线性范围第35-40页
  3.6.1 酸性介质Cr~(6+)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5-36页
  3.6.2 酸性介质Cr~(3+)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6-38页
  3.6.3 碱性介质Cr~(6+)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8-39页
  3.6.4 碱性介质Cr~(3+)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9-40页
 3.7 测定方法第40-46页
  3.7.1 酸性介质Cr~(6+)的测定方法第40-41页
  3.7.2 酸性条件下Cr~(3+)的测定方法第41-45页
  3.7.3 碱性条件下Cr~(6+)的测量方法第45页
  3.7.4 碱性条件下Cr~(3+)的测量方法第45-46页
 3.8 回收率实验第46-48页
  3.8.1 酸性条件下Cr~(6+)的回收率实验第46页
  3.8.2 酸性介质Cr~(3+)回收率及精密度实验第46-47页
  3.8.3 碱性介质测定Cr~(6+)回收率与精密度实验第47页
  3.8.4 碱性介质Cr~(3+)回收率与精密度实验第47-48页
 3.9 废水处理方法第48页
 3.10 结论第48-49页
4.关于本实验的理论探讨第49-51页
5.结论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下一篇:王国维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