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有机改性土表面特性及对有机、重金属污染物吸附特征和机理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页
 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性质第23-29页
   ·概念第23-24页
   ·分类第24-25页
   ·表面活性剂性质第25-29页
 2 土壤表面修饰改性研究进展第29-52页
   ·有机表面修饰改性土或有机表面修饰改性粘土矿物的制备第30页
   ·表面修饰改性剂对土壤或粘粒矿物表面的修饰第30-32页
   ·表面活性剂与粘粒矿物或土壤表面反应的研究第32-42页
     ·表面活性剂与粘粒矿物或土壤表面反应的机理第32-34页
     ·有机修饰改性剂与土壤或粘粒矿物表面反应的模型第34-36页
     ·粘粒矿物或土壤与表面修饰剂反应的影响因素第36-38页
       ·离子强度第36-37页
       ·烷基碳链长度的影响第37页
       ·溶液中补偿离子的影响第37-38页
       ·其它因素的影响第38页
     ·有机粘土矿物的特征第38-41页
       ·有机修饰剂的排列第38页
       ·有机改性剂的分布第38-39页
       ·有机粘土矿物的结构第39-40页
       ·有机粘土矿物的物理性质第40-41页
     ·有机粘土矿物的稳定性第41-42页
       ·有机粘土矿物或改性土壤的稳定性第41页
       ·有机粘土矿物或改性土壤的降解第41-42页
   ·有机粘土矿物或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的研究第42-50页
     ·有机粘土矿物或土壤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机理第42-44页
     ·有机粘土矿物或土壤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因素第44-46页
       ·表面的不均匀性第44-45页
       ·pH值影响第45页
       ·不同修饰比例改性有机粘土矿物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第45-46页
       ·电荷密度对吸附的影响第46页
       ·盐效应第46页
     ·多溶质竞争性吸附第46-47页
     ·对离子型化合物的吸附第47-49页
     ·对有机物吸附的模型描述第49-50页
   ·有机粘土矿物或土壤对有机物运移的研究第50-51页
   ·生物生长第51-52页
第二章 修饰改性土表面特性研究第52-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供试材料第53-54页
   ·土样修饰改性方法第54页
   ·表面特性实验方法第54-56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6-68页
   ·修饰改性对土样阳离子代换量CEC的影响第56-59页
   ·修饰改性对土样比表面的影响第59-62页
   ·表面修饰改性对土样表面总酸度、表面吸附密度及表面点位密度的影响第62-64页
   ·表面电荷数量第64-68页
 3 小结第68-69页
第三章 有机修饰改性土修饰改性机理的研究第69-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9-72页
   ·供试材料第69页
   ·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法第69-71页
     ·CTMAB在供试土样上的吸附与解吸第69-70页
     ·CTMAB离子交换实验第70-71页
   ·测定方法第71页
   ·离子交换反应Vanselow选择性系数的求取第71-7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2-84页
   ·CTMAB在供试土样上的吸附与解吸第72-74页
     ·吸附阶段第72-74页
     ·解吸阶段第74页
   ·CTMAB离子交换吸附第74-81页
     ·Scc曲线变化第74-80页
     ·CTMAB与Ca2+离子交换的选择性第80-81页
   ·CTMAB吸附的热力学表征第81-84页
     ·平衡常数法第81-83页
     ·选择性系数法第83-84页
 3 小结第84-85页
第四章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有机物的吸附特征第85-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6页
   ·实验材料第86页
   ·实验设计第86页
   ·实验方法第86页
 2 吸附平衡模型第86-88页
   ·平衡吸附模型第86-87页
   ·模型的拟合第87-8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8-104页
   ·苯酚在有机修饰改性土中的吸附平衡第89-96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苯酚的吸附第89-92页
     ·修饰改性土样对苯酚吸附的模型描述第92-96页
   ·苯胺在有机修饰改性土中的吸附平衡第96-103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苯胺的吸附第96-99页
     ·修饰改性土样对苯胺吸附的模型描述第99-103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有机污染物吸附机理初探第103-104页
 4 小结第104-106页
第五章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重金属的吸附特征第106-1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7页
   ·实验材料第107页
   ·实验设计第107页
   ·实验方法第10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07-127页
   ·Cd2+在有机修饰改性土中的吸附第107-116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Cd2+的吸附第107-112页
     ·供试土样对Cd2+吸附的平衡模型第112-116页
   ·修饰改性土对CrO42-的吸附第116-125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CrO42-的吸附第116-122页
     ·供试土样CrO42-吸附等温线的平衡模型第122-125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机理的初探第125-127页
 3 小结第127-128页
第六章 修饰改性土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吸附的能量特征第128-1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9-130页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129页
   ·模型的拟合及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第129-13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30-137页
   ·供试土样对苯酚吸附的热力学特征第131-133页
   ·供试土样对苯胺吸附的热力学特征第133-134页
   ·供试土样对Cd2+吸附的热力学特征第134-136页
   ·CrO42-吸附热力学第136-137页
 3 小结第137-139页
第七章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有机物吸附的动力学研究第139-1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9-141页
   ·实验材料第139-140页
   ·实验设计第140页
   ·实验方法第140-141页
   ·动力学模型第14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41-161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苯酚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第141-152页
     ·供试土样对苯酚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第141-147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苯酚吸附速度的模型描述第147-152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第152-160页
     ·供试土样对苯胺吸附动力学的特征第152-156页
     ·苯胺吸附的动力学模型描述第156-160页
   ·修饰改性土样对苯酚、苯胺吸附的即时速率特征第160-161页
 3 小结第161-162页
第八章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重金属吸附的动力学研究第162-18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2-163页
   ·实验材料第162页
   ·实验设计第162页
   ·实验方法第162页
   ·动力学模型第162-163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63-182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重金属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第163-172页
     ·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第163-168页
     ·供试土样对Cd2+吸附动力学模型第168-172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CrO4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第172-181页
     ·供试土样对CrO42-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第172-177页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CrO42-吸附动力学模型第177-181页
   ·修饰改性土样对Cd2+、CrO42-吸附的即时速率第181-182页
 3 小结第182-183页
第九章 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防治的新思路第183-190页
 1 阳离子表面修饰剂改性土的表面修饰特征论证第183-186页
   ·表面修饰特征第183-185页
   ·修饰改性土表面的吸附特征第185-186页
 2 阳离子型有机修饰改性剂对土壤修饰改性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第186-187页
 3 两性有机表面修饰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第187页
 4 土壤的两性表面修饰及其对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同步修复机理的结构分析和设想第187-188页
 5 两性表面修饰的优点第188-189页
 6 小结第189-190页
第十章 两性表面修饰对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效应第190-2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90-191页
   ·实验材料第190页
   ·实验设计第190-191页
   ·模型拟合第19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91-219页
   ·两性表面修饰土对重金属、有机物的平衡吸附特征第191-206页
     ·单一、复合条件下两性表面修饰改性土对Cd2+的平衡吸附特征第192-196页
     ·单一、复合条件下两性表面修饰改性土对苯酚的平衡吸附特征第196-197页
     ·两性表面修饰改性土在单一、复合条件下对Cd2+、苯酚吸附的热力学特征第197-205页
     ·复合条件下Cd2+、苯酚拮抗作用的机理第205-206页
   ·两性表面修饰土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吸附动力学第206-219页
     ·两性表面修饰改性土对单一、复合条件下Cd2+的吸附动力学第207-213页
     ·两性表面修饰土对单一、复合条件下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第213-219页
 3 小结第219-221页
结论第221-227页
致谢第227-228页
参考文献第228-238页
作者简介第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气机叶栅气固耦合的颤振分析研究
下一篇:色谱饼的优化设计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