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国际竞争政策--从发展中国家利益看未来模式选择
| 1 引言 | 第1-10页 |
| 2 建立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背景与动因 | 第10-23页 |
| ·竞争政策的含义 | 第10-11页 |
| ·协调统一和不断完善各国竞争政策的动因 | 第11-12页 |
| ·竞争政策国际协调的现有模式和进程 | 第12-23页 |
| ·双边协调模式 | 第13-15页 |
| ·区域模式 | 第15-18页 |
| ·国际组织的多边协调模式 | 第18-23页 |
| 3 WTO与国际竞争政策 | 第23-40页 |
| ·WTO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 第23-24页 |
| ·竞争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关系 | 第23-24页 |
| ·WTO框架下建立竞争政策的哲学基础 | 第24页 |
| ·WTO协议中已有的竞争政策评析 | 第24-31页 |
| ·GATT与竞争有关的规则 | 第25-26页 |
| ·乌拉圭回合协议中与竞争有关的规则 | 第26-29页 |
| ·现有WTO框架下竞争规则的缺陷 | 第29-31页 |
| ·WTO框架下进行竞争政策国际调节的模式建议 | 第31-35页 |
| ·统一的实体法模式 | 第31-32页 |
| ·竞争和贸易多边协议模式 | 第32-33页 |
| ·WTO竞争协议模式 | 第33-34页 |
| ·“软协调”的网络模式 | 第34页 |
| ·香港WTO途径 | 第34-35页 |
| ·新加坡议题与各国(地区)的立场 | 第35-40页 |
| ·新加坡议题中的竞争政策议题 | 第35-36页 |
| ·WTO主要成员对竞争政策议题所持的基本立场 | 第36-38页 |
| ·贸易与竞争议题谈判的现状和前景 | 第38-40页 |
| 4 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利益看国际竞争政策 | 第40-57页 |
| ·竞争政策、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 | 第40-46页 |
| ·产业政策的含义 | 第40-41页 |
|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以日、韩为例 | 第41-45页 |
| ·国内竞争立法的意义 | 第45-46页 |
| ·国际竞争政策问题上的利益分歧 | 第46-52页 |
| ·发达国家所关注的竞争议题 | 第46-49页 |
| ·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竞争议题 | 第49-52页 |
| ·WTO竞争协议模式与内容建议评价 | 第52-57页 |
| ·最低实体标准 | 第52-53页 |
| ·引入反托拉斯标准到反倾销 | 第53-54页 |
| ·争端解决机制 | 第54-55页 |
| ·加强透明度要求 | 第55-56页 |
| ·适用程序性标准 | 第56-57页 |
| 5 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对策 | 第57-72页 |
| ·强化本国的竞争政策 | 第57-61页 |
| ·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 | 第57-58页 |
| ·完善国内竞争立法 | 第58-60页 |
| ·培育竞争文化 | 第60-61页 |
| ·选择国际协调模式 | 第61-63页 |
| ·域外适用与发展中国家 | 第61页 |
| ·双边协议与发展中国家 | 第61-62页 |
| ·区域模式与发展中国家 | 第62-63页 |
| ·多边模式与发展中国家 | 第63页 |
| ·WTO竞争协议谈判与发展中国家 | 第63-72页 |
| ·谈判方式和协议地位 | 第63-64页 |
| ·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64-72页 |
| 6 结束语:中国的对策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