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移动Agent描述与仿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1页
   ·移动计算与移动Agent技术第12-14页
   ·移动Agent的性能评价问题及研究现状第14-15页
   ·仿真技术、进程仿真及其研究现状第15-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本文的组织形式第20-21页
第二章 移动Agent的执行模式描述第21-57页
   ·移动Agent的形式化描述方法介绍第21-29页
     ·进程演算第22-26页
       ·基本π演算第22-23页
       ·多目π演算第23-24页
       ·异步π演算第24页
       ·带类型的π演算第24-25页
       ·Mobile Ambient演算第25-26页
     ·反应式模型第26-29页
       ·Mobile UNITY第26-28页
       ·基于Petri网的模型第28-29页
   ·移动Agent描述模型SMA及SMAL语言第29-37页
     ·SMA模型第29-31页
     ·SMAL语言的语法第31-34页
     ·SMAL语言的执行模式第34-37页
   ·SMAL语言的Mobile UNITY描述第37-43页
     ·UNITY描述中的变量声明转化方法第37-39页
     ·UNITY描述中的代码段转化方法第39页
     ·UNITY描述函数MU第39-43页
   ·SMAL语言的π演算描述第43-56页
     ·简单类型的多目π演算第43-45页
     ·SMAL语言的π演算编码方法第45-56页
       ·SMAL Agent系统第46-47页
       ·Agent程序框架结构第47-51页
       ·Agent程序体第51-53页
       ·Agent语句块第53-54页
       ·表达式第54-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及其语义描述第57-75页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第57-63页
     ·基本离散事件系统(Basic DEVS)第57-58页
     ·耦合离散事件系统(Coupled DEVS)第58-59页
     ·并行离散事件系统(Parallel DEVS)第59-61页
     ·离散事件系统的抽象仿真器第61-63页
   ·实时系统的时间状态序列语义模型第63-66页
     ·时间域(Time Domain)第63页
     ·时间状态序列模型第63-66页
   ·离散事件系统的时间状态序列描述第66-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移动Agent的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第75-87页
   ·Agent层次的离散事件系统模型SMA-DEVSA第75-81页
   ·线程层次的离散事件模型SMA-DEVST第81-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移动Agent的直接执行仿真模型第87-98页
   ·直接执行仿真的常用仿真方法第87-91页
     ·串行仿真方法第87-88页
     ·并行仿真方法第88-91页
       ·保守同步算法第89-90页
       ·乐观同步算法第90页
       ·直接执行仿真的常用并行仿真方法第90-91页
   ·移动Agent的直接执行仿真模型MADES第91-95页
     ·MADES的事件机制第92-93页
     ·MADES的基本结构第93页
     ·MADES的同步机制第93-95页
   ·移动Agent的直接执行仿真环境第95-97页
   ·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移动Agent仿真环境SimulAgent第98-114页
   ·IBM Aglets简介第98-102页
     ·Aglet的用户API第98-100页
     ·Aglets的底层系统平台第100-101页
     ·Aglet的执行模式第101-102页
   ·SimulAgent的结构第102-104页
   ·SimulAgent的Agent平台:simulagent.aglets和simulagent.server第104-106页
   ·SimulAgent的仿真控制:simulagent.control第106-107页
   ·SimulAgent的API:simulagent.aglet第107-109页
   ·运行实例: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互斥算法第109-112页
   ·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结语第114-118页
   ·现有工作的不足第114-11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第115-116页
   ·后期工作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7页
附录1 图表索引第127-128页
附录2 在读期间参与主要科研项目第128页
附录3 在读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DMA20001X反向链路扩频调制片上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