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36页 |
·概述 | 第12-13页 |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原理 | 第13-19页 |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 第13-15页 |
·分子内共轭电荷转移ICT(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 第15-17页 |
·激发单体-激基缔合物(monomer-excimer) | 第17-18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n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 第18-19页 |
·荧光团 | 第19-20页 |
·受体部分 | 第20-28页 |
·冠醚 | 第20-27页 |
·环糊精 | 第27页 |
·杯芳烃 | 第27-28页 |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二章 有机溶剂中荧光分子探针识别过渡金属离子机理研究 | 第36-59页 |
·概述 | 第36-38页 |
·分子设计及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合成路线 | 第39-40页 |
·4,5-二氯-N-烷基-1,8-萘酰亚胺的合成 | 第39页 |
·4-N’,N’-二甲氨乙基氨基-N-羟乙氧基乙氨基-1,8-萘酰亚胺合成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原料及中间体的合成 | 第40-41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1-44页 |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45-46页 |
·对pH的敏感性研究 | 第46页 |
·有机溶剂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46-50页 |
·有机溶剂中对质子的识别 | 第50-51页 |
·金属离子对荧光分子探针水溶液的影响 | 第51-53页 |
·缓冲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53页 |
·A1、A2、A3在有机溶剂-碱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三章 新型4,5-二氨基萘酰亚胺荧光探针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9-80页 |
·概述 | 第59页 |
·分子设计 | 第59-60页 |
·合成路线 | 第6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1-63页 |
·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63-64页 |
·pH影响的测定 | 第64页 |
·分子识别实验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7页 |
·H1、H2、H3的合成 | 第65-66页 |
·不同溶剂中H1、H2、H3的紫外和荧光光谱 | 第66-67页 |
·pH的影响 | 第67-68页 |
·甲醇-碱体系中H1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68-70页 |
·tris-HCl缓冲溶液中H1、H2、H3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70-77页 |
·Pcmodel 6.0模型辅助计算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四章 新型冠醚及类冠醚荧光探针合成及光谱研究 | 第80-103页 |
·分子设计 | 第80-81页 |
·合成路线 | 第81-82页 |
·类冠醚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 | 第81-82页 |
·冠醚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 | 第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9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原料与中间体的合成 | 第83-84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84-88页 |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88-89页 |
·分子识别实验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0页 |
·合成研究 | 第90-91页 |
·溶剂对C1、C2、C3、C5、C8光谱的影响 | 第91-93页 |
·tris-HCl缓冲溶液中C1、C2、C3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93-98页 |
·甲醇溶液中C5和C8对金属离子识别 | 第98-100页 |
·不同pH对化合物C1荧光强度影响 | 第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萘酰亚胺类两亲化合物在纳克级核酸测定中应用 | 第103-122页 |
·概述 | 第103-104页 |
·分子设计 | 第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9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105页 |
·主要仪器 | 第105页 |
·实验方法 | 第105-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7页 |
·S1、S1、S3的表面性能 | 第109-110页 |
·水溶液的紫外光谱 | 第110页 |
·水溶液的荧光光谱 | 第110-111页 |
·RLS光谱特征 | 第111-112页 |
·S1的聚集 | 第112-113页 |
·最佳酸度的确定 | 第113-114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核酸浓度对S1散射光谱的影响 | 第115页 |
·工作曲线 | 第115-116页 |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116-117页 |
·合成样品的测定 | 第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第六章 卤代萘酐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研究 | 第122-131页 |
·概述 | 第122-123页 |
·实验部分 | 第123-124页 |
·药品与仪器 | 第123-124页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28页 |
·-溴-1.8-萘酐和4-氯-1.8-萘酐的磷光光谱 | 第124-125页 |
·-卤代萘酐发射磷光的最优条件 | 第125-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1-133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3-134页 |
附录1 主要化合物的NMR谱图 | 第134-147页 |
附录2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