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23页 |
1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页 |
·标记免疫分析的历史 | 第9-10页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原理及特点 | 第10-18页 |
·免疫分析法的原理 | 第10-13页 |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及特点 | 第13-17页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及特点 | 第17-18页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8-20页 |
·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20-21页 |
·吖啶酯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21-22页 |
·光泽精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22页 |
·其它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22页 |
·展望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 第23-53页 |
·能量转移电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氢钠 | 第23-31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4-30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4-28页 |
·线性范围 | 第28-29页 |
·干扰实验 | 第29页 |
·样品分析 | 第29页 |
·亚硫酸氢钠,罗丹明B能量转移电化学发光机理的探讨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诺氟沙星的研究 | 第31-38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2-38页 |
·电化学发光曲线图 | 第32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2-34页 |
·线性范围 | 第34-35页 |
·干扰实验 | 第35页 |
·样品分析 | 第35-36页 |
·电化学发光机理探讨 | 第36-38页 |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氟哌啶醇的研究 | 第38-44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9-44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9-42页 |
·线性范围 | 第42页 |
·干扰实验 | 第42页 |
·样品分析 | 第42页 |
·电化学发光机理探讨 | 第42-44页 |
·多标记均相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 | 第44-53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标记物Ru(bpy)_2(dcbpy)NHS的合成 | 第45-46页 |
·Dig-BSA-Ru复合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电化学发光测量过程 | 第47页 |
·Dig-BSA-Ru标记复合物与抗地高辛抗体的结合能力 | 第47页 |
·地高辛的测定 | 第47页 |
·血清中地高辛的测定 | 第4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7-52页 |
·Ru(bpy)_2(dcbpy)NHS、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性质 | 第47-49页 |
·Dig-BSA-Ru标记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性质 | 第49-50页 |
·Dig-BSA-Ru标记复合物与抗地高辛抗体的结合能力 | 第50-51页 |
·竞争免疫法测定地高辛 | 第51-52页 |
·血清中地高辛的测定 | 第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