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新城疫概述 | 第11页 |
·新城疫病毒生物学特性及抗原性 | 第11-15页 |
·NDV的分类地位 | 第11-12页 |
·病毒的形态及化学构 | 第12页 |
·NDV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5页 |
·血凝性(HA)和神经氨酸酶活性(NA) | 第12页 |
·耐热性 | 第12-13页 |
·病毒的致病力 | 第13页 |
·病毒的培养特性 | 第13-15页 |
·NDV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NDV的分子组成 | 第15-16页 |
·NDV结构蛋白分布及功能 | 第16-18页 |
·F蛋白 | 第16-17页 |
·HN蛋白 | 第17页 |
·M蛋白 | 第17-18页 |
·NP蛋白 | 第18页 |
·P蛋白 | 第18页 |
·L蛋白 | 第18页 |
·NDV致病性的分子基础 | 第18-20页 |
·F蛋白的致病作用 | 第19页 |
·HN蛋白的致病作用 | 第19-20页 |
·F和HN蛋白协同毒力基础 | 第20页 |
·NDV的遗传变异 | 第20-23页 |
·融合糖蛋白(F)基因 | 第20-21页 |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 | 第21页 |
·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 | 第21-23页 |
·我国ND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我国ND流行现状 | 第23页 |
·我国ND发生原因 | 第23-24页 |
·ND的诊断与防制 | 第24-25页 |
·ND的诊断 | 第24页 |
·ND的防制 | 第24-25页 |
·核酸疫苗 | 第25-33页 |
·核酸疫苗的历史 | 第25-26页 |
·核酸疫苗的结构 | 第26页 |
·核酸疫苗的免疫机理 | 第26-30页 |
·核酸疫苗的特点 | 第30-31页 |
·核酸疫苗的应用前景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动物免疫试验 | 第3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41页 |
·质粒和载体 | 第33-34页 |
·质粒和载体 | 第34页 |
·酶及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NDV F基因的亚克隆 | 第35-36页 |
·NDV F基因的PCR扩增 | 第35-36页 |
·PCR回收产物及载体酶切 | 第36页 |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转化与鉴定 | 第36页 |
·新城疫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体外表达检测 | 第36-37页 |
·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 | 第36页 |
·表达F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6-37页 |
·动物免疫试验 | 第37-41页 |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37-39页 |
·BALB/c小鼠分组及免疫 | 第39页 |
·抗NDV F蛋白抗体的ELISA检测 | 第39-41页 |
·结果 | 第41-46页 |
·NDV 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1页 |
·PC3.1F和PC4F测序结果 | 第41-44页 |
·PC3.1F和PC4F体外表达结果 | 第44页 |
·PC3.1F免疫小鼠的抗体反应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探索研究 | 第49-57页 |
·TAT转运多肽介导的细胞内转运 | 第49-50页 |
·表达质粒pTAT-D26F的构策略与方案 | 第50-51页 |
·表达质粒pTAT-D26F的构建 | 第51-56页 |
·表达质粒pTAT的扩增和提取 | 第51页 |
·PCR方法特异扩增目的基因 | 第51-52页 |
·粘性末端的准备 | 第52-53页 |
·重组子的连接、筛选和鉴定 | 第53-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