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研究内容的引出 | 第9-15页 |
1.1.1 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 | 第9-12页 |
1.1.2 基于几何的绘制技术与基于图像的建模与绘制技术 | 第12-15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 论文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两幅照片的摄像机自定标算法 | 第18-39页 |
2.1 引言 | 第18-21页 |
2.1.1 计算机视觉背景介绍 | 第18页 |
2.1.2 线性摄像机原理 | 第18-20页 |
2.1.3 极线几何 | 第20-21页 |
2.2 相关算法简介 | 第21-23页 |
2.2.1 摄影测度定标 | 第21-22页 |
2.2.2 自定标 | 第22-23页 |
2.3 Kruppa方程的推导 | 第23-27页 |
2.3.1 DIAC与摄像机定标 | 第24-25页 |
2.3.2 Kruppa等式推导 | 第25-27页 |
2.4 基于两幅照片的摄像机自定标 | 第27-36页 |
2.4.1 线性法求解 | 第27-29页 |
2.4.2 非性线求精 | 第29-32页 |
2.4.3 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36-39页 |
2.5.1 结论 | 第36-37页 |
2.5.2 法点位置及影响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于辐射度方法的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合成技术 | 第39-54页 |
3.1 辐射度方法 | 第39-44页 |
3.1.1 理想漫射环境下的一般辐射度方程 | 第39-40页 |
3.1.2 形状因子性质 | 第40-42页 |
3.1.3 Monte Carlo积分方法计算形状形子 | 第42-43页 |
3.1.4 层次结构辐射度技术 | 第43-44页 |
3.2 相关算法简介 | 第44-45页 |
3.3 基于两幅照片的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合成技术 | 第45-51页 |
3.3.1 初始辐射度参数估计 | 第45-47页 |
3.3.2 面片法向量估计 | 第47页 |
3.3.3 快速层次结构辐射度算法实现真实感合成 | 第47-50页 |
3.3.4 重绘合成后的场景 | 第50-51页 |
3.4 实验 | 第51-52页 |
3.5 结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逆向光照技术 | 第54-67页 |
4.1 光照模型与阴影 | 第54-58页 |
4.1.1 BRDF | 第54-56页 |
4.1.2 Lambert漫反射模型 | 第56页 |
4.1.3 Torrance-Sparrow光照模型 | 第56-57页 |
4.1.4 其它光照模型 | 第57-58页 |
4.1.5 阴影 | 第58页 |
4.2 相关算法简介 | 第58-59页 |
4.3 逆向光照技术 | 第59-65页 |
4.3.1 场景亮度与场景辐射度 | 第59-61页 |
4.3.2 反射参数求解 | 第61-63页 |
4.3.3 光源采样求精 | 第63-64页 |
4.3.4 均匀采样技术 | 第64-65页 |
4.3.5 主要数据结构 | 第65页 |
4.4 结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真实物体重定位技术研究 | 第67-71页 |
5.1 相关算法简介 | 第67-68页 |
5.2 重定位技术 | 第68-71页 |
5.2.1 交互方式指定空洞形状 | 第68-69页 |
5.2.2 交互纹理映射技术 | 第69-70页 |
5.2.3 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