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几个关键词的界定 | 第7-8页 |
第二节 有关研究综述 | 第8-9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主要思路与特色 | 第9-11页 |
第二章 “草根”阶层与“美国梦”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前赴后继:“草根”阶层不灭的“美国梦”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新乡里’与‘老金山’:逐渐萎缩的“美国梦”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此草根”看“彼草根”:逐渐破碎中的“美国梦”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草根”阶层的心灵世界 | 第16-21页 |
第一节 “草根”华人的心灵脆弱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草根”华人的心灵调适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草根”华人的隐忍与智慧 | 第19-21页 |
第四章 “草根”阶层的身份焦虑 | 第21-25页 |
第一节 边缘的边缘中的“草根”身份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边缘的边缘中的“身份焦虑”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长歌当哭:焦虑中的双重悲哀 | 第23-25页 |
第五章 “走出”“草根”:华人的悲欢歌哭 | 第25-32页 |
第一节 从“小写实”到“大写实”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从“小焦虑”到“大焦虑”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从“小文化”到“大文化” | 第28-30页 |
第四节 从“哭歌”到“诗歌” | 第30-32页 |
第六章 “身在”与“走出”:刘荒田散文的意义与启示 | 第32-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文章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